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在内蒙古西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山以北,弱水以东。面积4.7万平方公里,最高的沙山相对高度超过500多米,被誉为“沙漠珠穆朗玛峰”,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堪称巴丹吉林“五绝”,沙漠中沙山耸立、光影交错、湖泊遍布,景色极为迷人。
“天漠漠兮地接天,戈壁风劲沙飞旋”。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漠,人们往往心生畏惧,然而,走进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人们不禁赞叹它的美丽壮观。
沙漠可怕之处是极度缺水。然而,在巴丹吉林沙漠水资源丰富。
巴丹吉林沙漠至今已发现大小不一的海子主要分布于沙漠东南部,与高大沙山相间分布。从高空俯瞰,海子嵌在沙山和沙涡中,有些像镜面,有些如月牙,波光粼粼,宛若闪闪的蔚蓝色宝石镶嵌在金色绸缎上。
从高处望去,这些蔚蓝色的海子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由于沙漠蒸发量大,海子水中积蓄了大量盐分,因此,沿水线形成了白色盐碱圈。在水中和岸边,生长着蒲草和芦苇。有些海子岸边,生长着沙枣、白杨、柳树、芨芨草等。
受风力作用,沙丘呈现沧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观。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称。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湖泊芦苇丛生,水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沙漠东部和西南边沿,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形状怪异的风化石林、风蚀蘑菇石、蜂窝石、风蚀石柱、大峡谷等地貌令人叹为观止。生动记录狩猎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岩画,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临近黄昏,夕阳洒在沙山和湖面上,水面映出寺庙、沙山和树木的倒影,海子边居民喂养的山羊和鸭子随意而悠闲。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