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后历经沧桑,仅在大泽的南部留下部分水域成为今日之洞庭。晋代开始筑堤防水,兴建堤垸,繁衍生息,史称八百里洞庭。古往今来,洞庭湖因它的秀色,曾引来无数杰出的文人来此吟咏歌颂,屈原,李白,杜甫,孟浩然等,均在此留下过千古传咏的不朽篇章,在我国所有的著名湖泊中,有关洞庭湖的名人名句最多。“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在诗的开始就提到了波撼和气蒸二字词,也许是洞庭湖太美丽,杜甫这样的一个写实的文化圣人才会写下如此壮丽的名句。诗仙李白醉眼看洞庭时,不感其大,反觉得小,在其《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一诗里,竟声言要“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可以说,洞庭湖是被浸泡在诗歌里的。
洞庭湖边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岳阳楼了。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北宋文豪范仲淹登楼远望,八百里洞庭美景尽手眼底:“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浑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洞庭湖因《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但成为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也成为后世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的化身,一种境界的升华,游历一次,就有一种修身养性的感觉。
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望见君山。君山,古称湘山,位于东洞庭湖中,与岳阳楼遥遥相望。传说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这浪漫神话传说,不足为信。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
踏上君山在清凉和安静中,可以看到美丽的翠竹子,细细的温柔妩媚,竹子当然是常见的不会吸引人,但很多人千里迢迢跑来就为看那竹子,当然不是方形的憨憨的罗汉竹,他们要看的是爱情忠贞的“斑竹”在那些细的竹子上,认真的望去会看到泪水斑斑的东西,那些斑是泪水滴上去后流下的,流下泪水的是两个,美丽的女人:娥皇,女英,舜南巡不归,两个女人一路赶来,到君山时听到舜在伧梧崩去,顿时泪如倾盆,打在竹子上,留下了斑痕,美丽的故事,神奇的自然现象,给了人们一个经典的爱情,纯情的少女们听到后仍是感动。
除此之外,君山还留传着柳毅传书的爱情故事,柳毅千里迢迢为落难的龙女传书,这个美丽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影响深远也就可让人对洞庭湖喜爱了。柳毅井位于君山龙口内的龙舌的根部,和别的井不同的是,沿着伸向地下的台阶,可以一直走到井水的跟前。传说柳毅传书,就是从此井下到龙宫的。
走在坎坷复坎坷的湖洲小路上,可以感受到静谧的洞庭湖还余存着如许岸然的诗意。在城市的喧嚣和繁华里我们的心灵日渐粗糙,有那么多功利的想法如蔓生的春草。只有置身于洞庭湖的无边月夜里,心灵才会变得如洗之空灵。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