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文化区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澳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宛若花园城市。澳门的美丽使它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澳门有居民45万人,但每年到澳门来的游客竟有800多万人。澳门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不同肤色、不同面孔的人。
由于澳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所以澳门文化是有深厚传统内涵的中华文化和以葡萄牙文化为持质的西方文化共存的并行文化,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
澳门曾经是宗教文化中心,既有儒、释、道等古老的中国宗教,也有后传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在澳门也得到了充分表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妈祖在这里都有保留。如大三巴牌坊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是东西方宗教互相包容的杰作。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16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我们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 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闢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与此同时,居住在澳门的外国人,也以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国介绍在澳门见到的一切中国文化思想与生活习俗。澳门,也是一道外国认识中国的门户。
和香港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以及闹市的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不同,到澳门的第一印象便是静——一种仿佛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般的宁静。
澳门的建筑,东西参混,千姿百态,有中式的古宅大院,也有西式洋楼;有明、清的古庙,也有欧陆式的古雅教堂。现如今又增加了不少气宇轩昂的现代高楼大厦,古今中外之房屋建筑,无不具备,别具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