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剪纸 >

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内涵

2009-07-03 14:1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中国风筝起源于山东省,更确切地说起源于潍坊市。因为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只风筝的创始人是由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与鲁班相继研制而成的。

中国风筝起源于山东省,更确切地说起源于潍坊市。因为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只风筝的创始人是由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与鲁班相继研制而成的。他们都是东周鲁国人,居住在鲁山。当时的鲁山即现在潍坊市的青州附近。潍坊之所以成为当今的“世界风筝都”和“风筝城”除这一代人的努力外,这里也有上述的历史的渊源。潍坊人因此也感到自豪和骄傲。

中国风筝从春秋战国诞生以来,经我国历代的竹木扎制艺人、绘画裱糊艺人的进一步发明改进;经历代皇室贵族们的利用倡导和历代文人墨客的撰文发挥与提炼升华,中国风筝已成为集我国的竹木扎制工艺、裱糊工艺、绘画工艺与一体的独具东方特色的一种风筝文化艺术,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下面就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内容特点及发展简述一点看法。

 一、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

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由传统风筝艺术和传统风筝文化两部分组成。风筝文化是在风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又促进了风筝艺术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进而形成了独具东方艺术特色的中国传统的风筝文化艺术。

《一》、风筝文化艺术源于人类进化本能的意识形态的反映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来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风筝的起源”主要有“飞鸟说”;“斗笠树、叶说”;“风帆说”。从风筝的“起源的说法”分析,风筝起源于人类进化本能的娱乐需求;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渴求与探索;源于人类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想往;是人类进化本能的意识形态的表现。

《二》、风筝艺术是多种艺术集合的产物。

从风筝的结构造型设计、选材用料到绘画裱糊制作工艺等分析,风筝涉及到的艺术学科和门类极为广泛。如美学、色彩学、空气动力学、气象学及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门类和学科。在实际制作中风筝的扎制、裱糊、绘画、放飞又涉及到更多的门类工艺技巧。所以说风筝艺术是多种艺术集合的产物。

《三》、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是风筝自身功能的表现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又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艺术又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也离不开这一原则。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源于风筝本身功的表现。因为对风筝第一功能的要求是放飞性能,因为只有能放飞的风筝才能寄托人类对自由、对宇宙无限空间探索的追求与向往;才能实现人类对自已美好理想追求的寄托与自我的宽慰;用放飞风筝的形式来放飞自已的理想、愿望与寄托。当然各阶层人士的理想与愿望和寄托不同,但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性是共同的。正因为有这一共性的存在,风筝才被历代的劳动人民、文人墨客,甚至皇室贵族所接纳并发展形成了一种文化艺术的氛围。如历代少年儿童所喜爱的风筝图案多是动物、飞禽;商人等则喜爱  “财神增福”;文人墨客则喜爱  “功名富贵”;而老年人则喜爱“鹤寿延年”;达官贵族则喜欢象征权势的“龙凤呈祥”等。特别是历代的文人墨客、借风筝抒发自已不同的情感,从而丰富了风筝文化艺术的内涵。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人士对风筝文化艺术不同的要求,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有浓厚东方艺术色彩的、内涵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

《四》、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是因为它具有不衰退的广泛地社会基础

由于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源于人类进化本能的意识形态的反映,而且风筝经历代的革新进化又形成为多种民间艺术的集合,从而使它更具有社会实践应用的普遍性。在社会应用实践中,风筝的自身功能又在不断地革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如健身功能、有利于儿童手脑并用和智力开发的功能、陶冶情操、抒发情怀、增进交往友谊等功能。今后其功能和应用还将不断拓展和丰富,因而它更被社会的各阶层所应用和喜爱,使它具有了广泛地不衰退的社会基础。

二、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发展及其内容

风筝,唐代已入诗,宋初已入画,元代已入戏。明清代时代已入小说。翻开中国文学历史的画卷,浏览那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宝库,从汉赋唐诗宋词,到元曲明画清代小说,以风筝为题材者不计其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写风筝、画风筝、咏风筝、放飞筝。风筝已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广泛的题材。人们给风筝以深刻的寓意,用风筝来描绘人间的悲欢离合,以风筝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有鸟》;杨誉的《纸鸢赋》;李声振的《百戏竹枝词》:宋寇准的《纸鸢》;宋王令的《纸鸢》;清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集》;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词》;清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日信笺》;清孔尚任的竹枝词;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风筝词;扬州八怪之一,曾在我们潍城做过七年潍县知县的郑板桥等许多诗人、文人都借风筝以寄意。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