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刺绣 >

“东方明珠”苏绣的历史与现状

2009-07-01 15:0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江苏省的苏州刺绣以它秀丽的图案、精湛的技艺驰名中外,而且还是馈赠国内外重要人物的主要礼品之一,被誉为“亚洲艺术之冠”、“东方明珠”。

江苏省的苏州刺绣以它秀丽的图案、精湛的技艺驰名中外,而且还是馈赠国内外重要人物的主要礼品之一,被誉为“亚洲艺术之冠”、“东方明珠”。苏绣以它特有的魅力迎来一批批的客人。

一、苏绣历史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地区所产绣品的总称,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上溯到春秋时期。这是苏绣中的代表作“双面绣”(停顿9秒)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苏绣实物,是1956年在修缮虎丘塔的时候出土的,据考证是五代到北宋时期的绣品,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宋代,苏绣艺术已趋成熟;在明代,就有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之说;到了清代更是绣庄林立、绣姑伴人。(停3秒)明清以来,中国刺绣的发展呈现出模仿绘画的趋势,苏绣自不当言,许多苏绣高手就以刺绣来仿制历代的著名人物、山水、花鸟等作品,苏绣制品便形成了两大类:一为欣赏品;一为实用品。精美的苏绣佛像就是欣赏品中的经典之作。

二、苏绣名家

要把苏绣的生命延伸下去,不成为古董,苏绣近代的大师,如沈寿、杨守玉先生,到现在的刺绣名家,一直没有放弃苏绣传统工艺,同时不断地探索、创新、变化,加进新的内容,以具备时代的气息。沈寿先生是中国近代刺绣家,她曾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呈进了刺绣的《八仙上寿图》。当时使慈禧乐不可支,并亲书“福、寿”二字赐给沈寿夫妇。沈寿先生出国考察后,回国后创造了仿真绣,并将刺绣的《意大利皇后艾丽娜像》作为清政府赠送意大利的礼品,轰动了该过朝野,并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一等奖。

杨守玉先生是刺绣史上另一位大师,她自成一格,创造了乱针绣,给传统的绣法中增加了灵活多变的线条和丰富层叠的色彩,可以说给苏绣注入了新的生命,这种刺绣技艺的手法神秘意趣、变化无穷。

辛亥革命后,由于宫货订购中断,苏绣一度萧条。北京的广源绣庄则改向市场推销,仍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由于封建礼制的解除,富人、巨商竟以穿绣服为荣,军阀、官吏追求豪华以及蒙、满贵族的生活习惯需要,不久苏绣又逐步兴盛起来。据长期担任苏州刺绣同业公会的理事长介绍,1917年,苏州绣庄仅6户承绣商,城内有4户,城外镇上有22户;绣商32户;绣工有16300多人。绣品主要是民间装饰用品,营业额为215,000元左右。六年后,至1924年,营业额达43万元。1927年,营业额又增至86万元;绣商增到74户。抗日战争爆发后,苏绣的内外销路中断,营业额跌至322,500元。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军和美商在上海抢购绣品,致使绣品价格猛涨,营业额增至1,290,000多元。绣工增到3万多人,绣商增到155户。以后由于国民党重开内战,物价飞涨,人民苦难深重,苏绣也随之衰落。整个苏绣业处于风雨飘摇、百花凋零的悲凉境地。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苏绣极为翔。从1950年至1952年间,苏州市人民政府组织流散在社会上的刺绣劳动者进行生产自救,又通过城乡物资交流、国营经济的扶植,国家贷款等形式,苏绣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年后,苏州刺绣为逐步从加工定货的方式转向合作化。苏州市妇联、文联和各区妇联都先后组织了刺绣小组和机绣小组。至1957年同,苏州市就有第一第二第三刺绣生产合作社、苏州市刺绣工艺美术生产合作社和木渎、横塘、善人桥、西津桥等刺绣供销生产合作社等8个合作社。不久,上述单位又合并,分别成立了苏绣厂(今苏州刺绣厂)、苏州刺绣研究所、苏州绣品厂等单位。吴县则成立了吴县刺绣总厂和吴县刺绣研究所。分别从事苏绣生产和苏绣研究工作。

从此,苏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阶段。

三、苏绣欣赏

被称为魔术般技术的双面绣是苏绣的首创,也是其精品。它是在上下一次运绣的过程中产生正反两面的图案。不仅需要绣工的匠心独运,更要具备藏针引线的绝技。苏绣的双面绣构图工整精美、丝里婉转自如。

苏绣的技巧上具有“平、齐、细、密、匀、光、顺”的传统特点。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无不熏陶着这里的传统民间工艺苏绣的风格。苏绣的色彩讲究丰富多彩、淡雅秀丽、忌讳大红大绿(停顿3秒)一朵花、一片云,颜色的色线多达几十种或者更多,这样绣出的画面香色自然,刺绣艺术品的色彩微妙变化、艳而不俗、雅而不薄,这是苏绣独有的艺术魅力。苏绣的针法细腻繁多,光绣法就有九大类、四十多种,像平绣、条纹绣、点绣、编绣、网绣、纱绣、乱针绣、变体绣、还有辅助绣等等。一根线一根针中存储着大量的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它那超越自然的简化、抽象、理念化的色彩,正符合现代艺术的表现要求,那委婉、清丽、含蓄、缠绵的吴侬软语和气韵,使我们的东方明珠苏绣更展示出无穷的魅力。

(责任编辑:韵寒)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