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雕塑 >

葫芦雕刻:一种独特的艺术

2010-04-16 10:42
来源:一元一 作者:清远
葫芦,线条浑圆可爱,造型憨态可掬,象征吉祥喜庆,历来受到我国老百姓的喜爱。
葫芦雕刻:一种独特的艺术
 
葫芦,线条浑圆可爱,造型憨态可掬,象征吉祥喜庆,历来受到我国老百姓的喜爱。富于创造的先民,很早就开始在葫芦上进行修饰加工,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巧的艺术外形完美结合。2008年6月,葫芦雕刻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葫芦是一种常见的普通植物,生长要求不高,在很多地区都可种植。然而,在我国,葫芦又不仅是一种植物,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中国葫芦文化源远流长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发现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这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
 
葫芦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记载,关于其名称也有多种叫法,比如“瓠”、“匏”、“壶”、“甘瓠”、“壶卢”、“蒲卢”均指葫芦。
 
葫芦的用途十分广泛,早期人类生活离不开它。其幼嫩的果实和叶子是先民的食物和菜蔬,《诗经》里即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的诗句。此外,葫芦还是一味中药,其味甘、性寒,入肺、脾、肾三经,可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除烦止泻。葫芦籽还有治齿龈肿痛、齿松摇动的功效。
 
葫芦除了食用、药用外,干老成熟之后,可以作为盛器,舀水挖面,盛药装酒。它还可以做成农具、舟具、乐器甚至火器,在生产、交通、娱乐乃至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葫芦的身上寄寓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葫芦的蔓与“万”谐音,且成熟的葫芦里种子众多,人们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人们常将其挂在门口用来避邪、纳福。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孩童,见之无不喜爱。
 
道教兴起后,葫芦的文化内涵得到扩充。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葫芦经常被描述为一种“灵物”,如广泛流传的“宝葫芦”故事就是一个典型。所以说,很大程度上葫芦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更是一种人文瓜果。
 
葫芦雕刻又可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葫芦雕区别于其他葫芦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葫芦雕以拼接组合为主, 最常见的是再辅以雕刻、火绘、也有人还辅以范制。 使用材料是品种不同、大小不同的天然葫芦, 剖开后利用不同部位,重新组合为造型各异的葫芦器物。山东临朐县葫芦文化展室中有一葫芦怪人,就是利用范制不成功的废料拼构而成的,虽面貌丑陋,弓身届腰,翘手跛足,却也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病态之美。
 
在拼接组合的基础上,再施以雕刻, 葫芦雕的艺术美就更强了。主要雕法有阳雕、阴雕、透雕、 阳雕平地、阳雕沙地、阴刻阳雕、双勾勒等等。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 、切刀等。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从竹雕、木刻等工艺中借鉴而来的,施刀要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只有这样才能雕出一件精美的葫芦工艺品。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