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充足的水源、独特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使这里成了我国著名的葫芦之乡。东昌府的葫芦表面光洁、润滑、色泽优雅,肉质肥厚,非常适宜进行雕刻加工。
据当地文献记载,东昌葫芦雕刻在宋代就已经很流行。明清时期,东昌府濒临京杭大运河,是鲁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当时的雕刻葫芦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随运河远销全国各地。
东昌葫芦雕刻在制作上基本可分为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摘下葫芦,先放在锅中煮,然后堆放在一起发酵,去掉表层青皮,使其颜色变黄。第二道工序就是雕刻。一般雕刻葫芦的技法是“刻”或“片”,都是在葫芦表面做文章;而东昌葫芦雕刻最成功之处在于借鉴了镂雕技法,将构图以外的空白部分镂空,透刻上折线纹、如意纹、古钱纹等各式花纹。这不仅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性能,也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第三道工序是上色。先用锅底灰或麦秸灰与棉油或豆油搅拌均匀,加入色料,抹在雕有图案的葫芦上;然后用布把葫芦表面的灰擦掉,留在图案凹槽的色料会使图案更加清晰逼真,且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