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到兴福寺闲逛,在后院一小庭上见一联,联曰: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更无渣。好一个细嚼清风、饱餐明月,是何等不食人间烟火之士有此体验,让我这样的凡人也能多少因此而使口味清淡一些。
书联者为本邑书法名家翁瘦苍,其书以二王、大欧为宗,又出入宋元之间,甚得清遒之态。曾见其暮年清癯之容,亦曾见其年少时照片上的清秀之貌,如今却只剩下他的清风、明月让我回味不已。
欧阳修云:“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今人作书,虽有知意境者,无奈识者寥寥,故制作、变形、故露笔触等使人易见之风盛行。艺精难求,独立之人格更不可多得也。
书法是一种心力活动,一个人若不能很好地书写长篇的书法作品,或者在小品的创作中也不能一鼓作气、酣畅流利,就说明他的心力还不够好。正如一个人体力不好不能很好地进行体力劳动,心力不好的人也不能真正进行包括艺术创作在内的脑力劳动。我们只有把书法当作是心力的锻炼活动时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很多人都推崇东坡的字。东坡字胜人处在肉丰而又不失锋颖、骨力,可谓字如其人,东坡一生虽屡经磨难,但始终心胸旷达,待人宽厚,恰似其字之肥厚;东坡一早就立下大志,“我昔家居断往还,著书不复窥园葵。”其锐意进取的人格特征恰似其字之锋锐,而流转于字里行间的风韵更是东坡超然物外的内心流露。
康有为有言:“夫学者之于文艺,末事也。书之工拙,又艺之至微下者也。学者蓄得器,穷学问,安能以有用之岁月,耗之于无用之末艺乎?”清代怪杰石成金劝谏:“琴棋书画之类,虽于道理无害,然或间涉一二,为游艺则可。若专意偏好,必致废时日,徒费精神,将正事俱误,大为无益。”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学书者不可不知。
(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