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子猷(王羲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外,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欲。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苏东坡是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的次子苏过是画竹名手,他的至友文与可也是画竹的大家,在画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艺。
苏东坡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称为奇作的《墨竹图》,能得“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绰约风姿。他的著名文章《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文章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苏东坡,诗画具全,才华横溢,他爱竹已达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境地。他的墨竹多仰枝垂叶,笔势雄健,墨气深厚。他的传世佳作《枯木竹石图》作枯木一株,树干掘顽孤傲。枝梢凌空舒展,树根处作一特大怪石,占据了画面的垂心,旁生竹子几株,稀疏的枝叶,显示出委曲寻生的活力,给枯木和怪石注入了新的生命。
(编辑:抱抱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