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中国古代十大“通国之善弈者”

2009-04-13 12:1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抱抱熊
中国古代十大“通国之善弈者”有:弈秋、马朗、王积薪、顾师言、刘仲甫、严德甫、过伯龄、周懒予、徐星友和施定庵。

弈  :战国棋手。《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东汉赵岐《孟子章句》:“有人名秋,通一国皆谓之善弈,曰弈秋。”《汉书•张衡传》:“弈秋以棋局取誉。”姓不详。所谓“通国之善弈者”,已类似后世之称“国手”,故有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

马  :西晋棋手,晋赵王伧舍人。撰有《围棋势》二十九卷。是古代卷帙最多的围棋谱,已佚。

王积薪:唐代棋手。开元、天宝年间翰林院棋待诏。少年时学弈勤奋,每出游必携棋具,随时与人交流棋艺。开元中,与高手冯汪在太原慰陈九言的“金谷第”中连弈九局,多胜,被推为第一名手。著有《金谷园九局图》一卷(一说徐铉著)、《凤池图》一卷、《棋决》三卷。

顾师言:唐代棋手。会昌、大中年间翰林院棋待诏。《忘忧清乐集》中载有与棋待诏阎景实争夺“盖金花碗”对局,称晚唐第一高手。唐苏鹗《杜阳杂编》及南宋王应麟《玉海》等均载:大中年间(847--860)日本国王子来朝,顾奉唐宣宗之命,与棋对局,至三十三着还未决胜负;顾“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则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使对方瞠目缩臂,中盘服输。是中日古代围棋交流中有影响的传说。此事亦见于《旧唐书•宣宗本纪》,但未记细节,弈棋时间为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三月间。

刘仲甫:北宋棋手.字甫之,籍贯有济阳(今属山东)、江西、江南诸说。活动时期在元佑至政和年间。居开封(今属河南)。翰林院棋待诏,擅名二十余年。人称其技艺较唐代王积薪高“两道”。曾于绍圣元年(1094年)与名手杨中和、王珏、孙亻先等会于彭城市楼联棋,成我国现存最早的联棋棋谱成都府四仙子图。著有《忘忧集》、《棋势》、《棋诀》及《造微》、《精理》诸集,今仅《棋诀》存。

严德甫:元代棋手。名师,庐陵(今江西吉水)人。弱冠精于弈。与同里晏天章均有弈名,对弈无暇,各出所藏棋谱及平日心手之所得,图而识之,成《玄玄棋经》六卷,保存了大量古代残局名作。

过伯龄:一作百龄、柏龄。明末清初棋手。名文年,无锡(今属江苏)人。邑名家子。十一岁解弈,与人对局辄胜。少年时因学台叶向高赏识,名噪江南。及长,游北京,与前辈国手林符卿对弈百余局,占有优势。数十年间,天下论弈者咸推伯龄为宗,奉为国手。后与周嫩予对局,负多胜少。入清后,来往于北京及江淮之间,与棋界名手角逐。殁于北京。熟悉当时流传棋式,所著《四子谱》以让四子为重点,参考古谱,有所创新,其中“倚盖”起手变化尤为详备。另著有《三子谱》、《官子谱》,曾辑订明陆玄宇父子的《仙机武库》。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