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因原产于宣州府(今安徽宣城)而得名,从古至今,多少佳作名画皆由宣纸流传至今,渲染了世世代代,在中国渊源的历史长河中流露着文化的芬芳。
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宣纸的选料和其原产地泾县的地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青檀树是当地主要的树种之一,故青檀树皮便成为了宣纸的主要原料。而当地又种植水稻,大量的稻草便也成为了原料之一。泾县更伴青戈江和新安江,这三点便为泾县的宣纸产业打下基础。至宋、元之后,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后扩大到十余种。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
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伦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很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好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后在一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经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纸,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这就是后来的宣纸。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泾县又开发出了宣纸、宣笔工业旅游项目,在这里您可以参观宣纸古作坊,领略宣纸、宣笔古老的制作技艺,还可以亲手参与制作过程,感爱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从2005年起,泾县政府把发展宣纸文化游、工艺游和工业游作为振兴宣纸产业的突破口,中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中国宣纸集团和一些知名宣纸厂尝试开放生产;整合宣纸文化资源,建立全球唯一的宣纸博物馆——中国宣纸博物馆;开发多种宣纸文化旅游产品,如宣纸礼品折扇、样本册、系列邮品、宣纸礼品装等。让游客不仅可以亲眼欣赏到这项古老生产工艺的全过程,看到保存至今的古代宣纸精品,还可以亲自动手,当一回“现代蔡伦”并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上留下自己的图画和文字。
据介绍,宣纸文化游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游客,不少来自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也对此表示出浓厚兴趣,对宣纸传统制造工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责任编辑:抱抱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