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美丽、丰富、神奇”的云南版画 (2)

2009-06-27 15:13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李忠翔
绝版套色木刻,是对传统套色木刻观念和制作程序的突破,套印过程由凹版阴刻逐渐转换为凸版阳刻,刻印中的主观随意性,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性,以及

绝版套色木刻,是对传统套色木刻观念和制作程序的突破,套印过程由凹版阴刻逐渐转换为凸版阳刻,刻印中的主观随意性,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性,以及不可逆转的一次性,使创作过程成为充满激情的冒险,在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刀刃木板色彩撞击中,在偶然的机遇中,捕捉奇绝的突发效果,它更富于现代艺术的创造精神。“创造性贯穿于画、刻、印的始终,读者也能感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兴奋的心情,这种感觉是艺术中很可贵的东西,它保持了鲜活的感染力,别开生面,面向世界,植根传统,面向现代为创作宗旨的跨文化、跨语系的整合创造,呈现出其有别于传统版画语汇的新创意。“云南版画的崛起,是八十年代中国版画创作的重大事件。云南版画家在表现本地区特定生活的艺术实践中,以可贵的独创精神,闯出了一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新路,展现了一种新风格、新气派。云南版画的突出成就,打破了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版画创作实力划分的既定格局,为中国当代版画创作的发展和多样化进程做了了卓越贡献。”(晁楣)如此高的评价,是对云南版画的鼓励,更是期望与鞭策。

云南版画的崛起,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是云南这块得天独厚的沃土滋育的结果。除“天时”、“地利”原因外,尚有“人和”的重要因素。云南有一支大都经过艺术专业训练,能独立创作的中青年队伍,他们功力扎实,思维活跃,积累丰厚,创作努力,在多元文化艺术交融荟萃的基础上,博取百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开放型实力画派。云南版画界,没有权威,没有相依承袭的传统负担,当一代新人涌现,面临的是自由、宽松的艺术氛围与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的局面。将云南众多版画家团结在一起,实实在在做着版画组织工作的“云南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成立于1983年9月,是一个和睦团结、甘于奉献,富于创造活力的学术组织,在有关领导部门支持下,为出作品、出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十余年来,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美丽?丰富?神奇”云南版画展;在云南省举办五届云南版画展;分别与黑龙江、江苏、贵州、浙江、西北五省区举办交换展或联展。先后在美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云南版画集。有近四百件版画作品参加全国美展、版画展,有近百件版画作品获全国性、国际性奖励。大量作品为众多中外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政府机构、大学等收藏。长期以来版画艺委会在培育版画市场,开拓版画生存空间,作了多方面、多层面的努力。版画艺委会组织作者创作时倡导作者的独创,鼓励拉开彼此的距离,力戒雷同与模仿,避免组织者个人好恶,造成对艺术个性,独创性的压制。创作群体只能组织工作的群体,创作观念、艺术追求必须是个体,艺术民主,是创作正常发展的基本保证。

未来云南版画将如体持续发展,走出地域、民族、传统的误区。确立立足现状、扬弃传统,立足世界、观照本土,立足自我,面向社会的多元取向,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未来,将取决于一代新人的努力。在此千年之交,百年之交,五十年之交的时刻,承蒙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和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厚爱与支持,编辑出版云南版画五十年优秀作品选集,对此,云南版画界同仁不胜感激。回眸业已过去的云南版画五十年,作一个交待,做一个小结,很有必要,温故而知新,温故在于瞻前,过去的经验,对未来不无参考价值,时下,尽管云南版画面临式微,但仍有一批版画家,以格外清醒、成熟的创作心态,在锲而不舍地进取,未来定会更辉煌。

(责任编辑:冰青白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