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画在汉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72年和1973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和三号汉墓出土了五幅,1976年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也出土了一幅。内容除了继承战国帛画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主题外,还有夸耀死者生前的享乐生活及“养生之道”的气功强身图等。其中保存最完好、艺术也最精美的一幅帛画,是马王堆一号墓出土被释作“非衣”的一件。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有一具完整的女尸,非衣即覆盖在她的彩漆棺椁上,呈“T”形,纵205厘米,上部横92厘米,下部横47.7厘米。画面分上、中、下三层,被认为表现了天上、人间、地下三个世界。天上部分,画有日、月、星辰和象征日、月的金乌、玉兔、蟾蜍。日、月之间有一人首蛇身形象,或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和保护神女娲。此外还有阙门及守门人(帝阍)等。人间部分上层,画一老年妇人,衣着华丽,手扶拐杖,步履蹒跚,而显现出雍容华贵、仪态尊荣,应是死者墓主人肖像。老妇身后有3个侍女,一字并列肃立,身前两个侍女举案跪迎,衬托出老妇的特殊身份地位。下层描绘厨房情景,有厨师及尊罍之属。地下部分画一身材肥短“巨人”,手托一板状物象征大地,名曰禺强。全画从上到下,龙蛇蟠曲,将三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空隙间还补充画有鱼、龟、猛兽、飞禽及磬、璧、铎等形象。非衣所描绘的世界,充满着神话想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对宇宙的解释。在表现手法上,构图充满匀称,以线描为基,敷以浓重色彩,红白为基调,间以青蓝,璀璨夺目。造型写实和夸张相结合,而又富有装饰特色。墓主人肖像刻画,仍沿袭战国帛画侧影式,简略朴拙,但动作神态生动,较前进步,和出土女尸相比,真还有些相似。马王堆三号墓出土非衣,主像为一男性,身材较胖。红袍佩剑,袖手缓步,气度从容。面像采用四分之三侧面,是人物肖像画的一个突破。
(责任编辑:诗域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