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福州工艺美术“三宝”之软木画(2)

2009-07-22 13:48
来源:中华五千年 作者:佚名
软木画不仅在文化方面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还在经济方面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初期,软木画畅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值高达5000万元以上,

软木画不仅在文化方面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还在经济方面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初期,软木画畅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值高达5000万元以上,是上世纪80年代我省外贸出口创汇率最高的产品之一。

情势逆转遭遇重创

然而好景不长,在短短几年内,软木画急转而下,工厂相继倒闭、大师封刀休艺、人员下岗改行,软木画行业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境。

黄世钦师傅1972年进福州工艺木画厂,一直工作到1999年工厂倒闭,亲眼见证了福州软木画从辉煌到衰败的历史。他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我国的外贸市场遭遇“寒冷的冬季”,主要依赖出口的软木画自然也遭受重创。1988年仅福州木画厂的出口额就突破500万元大关,可1990年,出口额却跌至20多万元。加之一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急功近利,为了保住成本,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并且相互压价,导致一大批质量低劣的产品充斥市场,对软木画的信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及时对软木画的生产经营予以有效的监管,从而丢掉了市场。说到这,黄师傅沉痛地叹道:“艺术软木画蜕变成了江湖软木画。”

时至今日,软木画行业的市场销路依然打不开。就拿发源地西园村来说,据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会长吴传福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福州软木画的鼎盛时期,西园村90%以上的家庭从事软木画生产,就连邻村岳峰村也有近50%的家庭从事这一产业,从业人员高达15000人。而现在的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与福州西园软木画研究技术发展中心里头,多半是些老艺人,年轻人很少,软木画面临着传承中断的危险。

多管齐下谋求振兴     

福州软木画该走上怎样一条振兴之路呢?作为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的主管部门,市工艺美术研究发展中心的有关人士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除了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组织机构、资金投入、寻找商机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要予以积极扶持外,这一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只有走向市场,才会有发展和壮大的机会,才能走向真正的振兴。

吴芝生是软木画老艺人中唯一在行业整体衰败以来一直坚持创作并同时探索、践行市场化的人,他自创了一个软木画创作中心。他认为,软木画的生产经营单位首先要结合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规律,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组建一支懂得现代经营管理、了解民间工艺艺术的人才队伍。

其次,软木画技艺必须加大形式、内容、用途及技艺等方面的创新,因为单纯以鉴赏和收藏为目的的消费群体毕竟狭小。吴芝生和他的创作中心对软木画的外观形式、表现内容、创作题材及点缀装潢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改进,以跟上时代潮流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比如说,他们改变了传统软木画的外框总是黑色的套式,采用深绿色、褐色等多种颜色装饰,使风格多样化。同时,他们将软木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结合起来,比如在笔筒上贴上软木画等,有利于打开软木画的市场销路。

再者,软木画要积极地去寻找市场、开拓市场。吴芝生就曾积极地利用在全国各地召开博览会、展销会的机会去推广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5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福建省名优产品博览会上,吴芝生的软木画工艺品十分畅销,产品一卖而空,后续订单纷至沓来。他还在北京、武汉和广州等地开办经销点,并以旅游景点为题材创作软木画,借旅游文化来推广软木画工艺品。

吴芝生认为,软木画必须积极打造一个品牌,以此提高软木画产品的知名度。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不防打破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模式,尝试走“院校派”道路,吸纳艺术院校的人才,并争取让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跟软木画企业的需求对接,让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以全面提高软木画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从而提高全行业的整体技艺水平。

(责任编辑:韵寒)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