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乐
既已得之于心,又能应之于手,必可形之为乐,完成琴曲的演奏。成乐之境在于二和。
二和
一、人与琴合
人之为体,琴之为用,相和相融,乃至佳境。
弹奏时能不思曲之旋律、表情、风格、韵味而出于心,能不思琴之弦序、徽位、散、泛、按诸音而发于琴。心在高尚之境时,于崇高者,推已及人,使琴呈阔大宏远元气。于清高者,慎独自重。使琴呈超然冷漠之气。心在典雅之境时,于古雅者,使琴呈庄重稳重而有淳厚徐缓之安详。于今雅者,使琴呈从容闲适而有文雅飘逸之优美。心在质朴之境时,使琴或呈疏朗率真之世风,或呈简约凝重之古貌。心在性灵之境时,使琴呈俊秀、明丽、激越、深情之赤诚。则或可谓人与琴和。
二、手与弦和
手之与弦,相和相谐,无碍无阻,无屡无忌,乃达琴曲成乐于至佳的终结。双手随心,从容敏捷以挥弦。弦随手鸣,音随指转。指法不思索而合度,弦徽不寻觅而谐律。手如弦之魂,弦如手之影。精诚而令方法正,勤勉而使功力深。用之于弦,而得以金石之声、诗文之韵,微入毫芒、宏驱山海,从容自如以成乐。
十三象
成乐之象约有十三
本人在《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一书中为唐代古琴演奏美学提炼出十三种音乐表现,名为《十三象》,引于此为说。
一、雄
这是古琴演奏气度、气韵、气势、气氛的壮伟、阔大、昂扬,也是所演奏琴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原本所具有的品格。《广陵散》、《流水》之某些段属此。
二、骤
骤是强劲的情绪、激越的形象突然的展现。常常体现为乐曲中的转折突强突快,忽起忽止。在《广陵散》、《流水》中可见。有些琴曲中的某些指法明显有此表现。
三、急
急为常见的音乐表现,琴中亦不少见。具有奔腾动荡之势或热烈欢快之情,而非慌忙匆促、零乱破碎之象。
四、亮
金石之声兼有雄浑宏大及坚实明亮之质,而其坚实明亮之质为琴中多用。琴中泛音即属此类。散音按音亦在需要时发出金石般峻朗之声,以生光彩。
五、灿
灿乃明丽。既讲琴的音质,也涵曲的韵味。唐人以“云雪之轻飞”、“秋风入松”及鸾凰这类神鸟的清歌相比,琴中多有。例如《幽兰》第四段于下准泛音的连用撮的一段及《梧叶舞秋风》的开始泛音乐段等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