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晚翠图》五代 关仝 绢本淡设色 纵140.5厘米 横57.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景山口待渡图》五代 董源 绢本淡设色 纵50厘米 横32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写江南夏景。开卷处平沙浅岸,江河横陈,小舟往来其间,山峦叠起,丛林中微露村舍,卷末沙岸延伸,垂柳成行,岸边有待渡者,展现出平远辽阔的江景。全卷用披麻皴加墨点表现山峦林木,画法与《潇湘图》一致,画幅高度亦相同,因而有的鉴赏家认为二者为一卷,后来被人分割,中间有缺损,因而不能连贯。本图无款印,董其昌于卷前引首题“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
《夏景山口待渡图》五代 董源 绢本淡设色 纵50厘米 横32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夏景山口待渡图》五代 董源 绢本淡设色 纵50厘米 横32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夏山图》五代 董源 绢本 水墨淡设色 纵49.2厘米 横313.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五代宋初对董源的山水画成就并不重视,北宋米芾对他的画作了极高的评价,明代的董其昌对董源则是推崇备至,将董源作为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正宗对待,又把董源同王维、李成、米芾、元四家前后贯穿,组成文人画系。《夏山图》构图从高远取景, 整幅重岚叠冈, 渊渚烟汀, 树木华滋、牛群放牧, 一派江南山乡气象。画中树木、山石, 全用墨点簇皴而成, 树木浓重厚实, 有葱郁繁茂之感, 山石用雨点皴法, 干笔、湿笔、破笔、浓淡相参, 极尽变幻莫测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