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气功和古琴:“以身行气,以气运身”(2)

2009-08-14 11:16
来源:《中国音乐》 作者:佚名
强调“松”和“静”,但松和紧,动和静都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失去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就不能存在。练太极拳、操琴都是在由静而动,动中求静。根据

强调“松”和“静”,但松和紧,动和静都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失去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就不能存在。练太极拳、操琴都是在由静而动,动中求静。根据拳式的要求,琴曲的节奏,以选择动静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所有练拳、操琴的人都懂得的。但所有各家太极拳都只讲松不讲紧,这肯定是不科学、不符合辩证规律的。事实上,各路太极拳的每式,都有一松一紧,但必须以“松”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问题,我将编著《论太极拳》,予以阐述)。在操琴过程中,“含胸拔背”、“两臂绷紧”是紧,此时两手反而取松;正身松背、松肩、松臂、两手取紧。一紧一松、一松一紧、紧中有松、松中有紧,也就是一虚一实、一实一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方始能使劲。再在意识指导下,做到精、气、神三者统一,臻于艺术上的较高境界。

操琴时,左手指法中,常有上、下移动的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又时快些、有时慢些,快慢的选择要根据乐曲所描写的内容,这样才有跌宕起伏。快慢一律,节奏呆板,淡而无味。运行过程中,手指取松,也就是“虚”;当运行到指定的徽位时,手指取紧,也就是“实”。虚实相间,轻重、缓急有致,均以意行,这样才能充分表达乐曲的情趣。而且当虚松运行而突然实紧时,会产生一个自发的颤动,听来十分自然有致。仿佛把一个乒乓球自由落在台上,弹跳几下后,突然用球拍在球上一压,球会产生一个颤动一样。

在演奏古琴乐曲(包括其它器乐曲)时,思想必须高度集中,因而“静”是容易做到的。但“静”和“松”是密切相关的,常常因不能“松”而导致不能“静”。例如公开演出或录音时,常会因过度紧张而出差错。古琴的许多指法,只有在松开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得更好。右手的抹、挑、勾、剔、滚、拂、泼、刺,才能得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既济之趣。否则不是失之软弱无力,就会火气过度(要避免用钢弦时的刹声,尤应注意及此)。左手的吟、猱、绰、注、逗、撞,已能得圆、和、细腻之韵味。

最后谈谈“心”和“意”。古人有云“总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意念谓之意”(见《康熙字典》“心”部“意”字)。太极拳口诀中有使用“心”,例如“以心行气”,“心为令,气为旗”,“先在心,后在身”;有时用“意”,例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意气君来骨肉臣”,“意存丹田”等。也有心意并提的,“势势存心揆用意”。心和意的作用都是大脑思维的作用,只是用语习惯上,用“心”字,或“意”字。但太极拳的“内三合”,有“身和气合、气和意合、意和心合”之说,有分才有合,这样,“心”和“意”又可看作是二个有区别的概念了。有些气功、武术杂志上,也有人发表过由关心和意的文章,我们的理解是把思维分为两支,意是存想,心是注视。(中医认为“目为心之苗”。)太极拳是在一开一合中运动的。当拳势开时,两手分开,一虚一实,意念存想实的手,谓之“注意”;拳势合时,两手由分而合,虚实暂时统一,目光看手,谓之“注目”,这是既“注意”又“注目”,这就是“心和意合”,也就是“心”和“意”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的统一。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举动:眼睛看着某甲,但“心不在焉”,注意力却集中在目光所及的某乙。看着甲是假,注意乙是真,这时“心”、“意”暂分,如突然地把视线也从甲移向乙,就是心意合一。

在操琴中应怎样运用心、意的作用呢?

按历代流传下来的操琴常规,在掌握了两手各种指法后,由于右手指法较简,且弹拨位置只限于在七根弦的岳山和一徽之间,活动范围较小,而左手指法既较繁,取音有散、泛、走之别,活动范围几乎遍及七根弦的所有徽位(包括十三徽外),益以琴身较长(历代制琴长度没有统一规格),适宜的坐位在四、五徽间,使七徽以下的琴面徽位和弦之间有一个视差,按准徽位比较困难。为此,一般规定注意力要集中在于左侧,也就是说对于左手的活动,即要“注意”,又要“注目”。而对于右手则可以全然不顾,全凭对琴曲指法的记忆,熟练的基本指法,进行演奏。这样是不够全面的。

心和意既构成矛盾的对立面,必然的运动中有分有合。对右侧的全然不顾,和对左侧的集中注意,都是抹刹了矛盾运动中对立面的发生和发展,是两个极端。但由于左右两侧客观上确存在着繁简的差异,而“心无二用”、“目有专注”,注意力应有所侧重是正确的,但均应采取“意领心,心领指,指、心、意统一”的方法。对于右侧,对于一些较繁的指法,例如滚、指、泼、刺、长锁、搂园、索铃、连挑数弦等,在运用这些指法时,先存想,次“注目”于弦,指到弦动,心意合一,能收到音律圆、活、轻灵,避免钢弦刹音之效。对于左侧的定位指法,包括绰、注、吟、猱、撞、逗、捏起、带起、放合、推出、罨等,先存想该指法的弦位、徽位,次看准,再运行;对于移位指法,包括上、下、进、退、分开、淌、往来、浒等,也是先存想该指法的位移终点徽位,次看准它们,再运行“存想”不仅要想指法、弦、徽位,还要想音律。这样做,不仅使演奏效果较易进入意境,而每弹奏一曲的同时,也是对该曲的一次从思维到实践的全面复习。

当然,要做到上述要求,必须对于该琴曲的含义有充分理解,演奏方法相当熟练,方能进行自如,否则必致“顾此失彼”、“手忙指乱”。

在操练中“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在“身”、“气”、“意”统一下进行,也是良好的养身之道。不少书画名家,耄耋之年不仅挥毫自如,而且往往达到极高艺术境界。但古稀以上的古琴家,能操缦自如者已不多见。我现年七十八,对于生平所习十余首琴曲,还能勉强应付,可能得益于长期坚持锻炼。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