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始沐琴风:习琴前的准备(2)

2009-08-17 14:29
来源:网络 作者:摩尼天虹
(三)琴垫(琴荐) 琴置于琴桌之上,是两个雁足与琴的头颈部与桌面和桌沿发生接触。因为一般琴颈处皆为对应的弧形,而两侧弧形一般很难绝对相等

(三)琴垫(琴荐)

琴置于琴桌之上,是两个雁足与琴的头颈部与桌面和桌沿发生接触。因为一般琴颈处皆为对应的弧形,而两侧弧形一般很难绝对相等,这样就会使置琴弹奏时难免有轻微晃动的现象。另外,在弹奏时,琴也会有滑动不稳的现象,影响弹奏。所以,琴人一般也要准备琴垫。

琴垫一般为两个小型长方软垫,一个垫在琴头与桌面(边沿处)的接触处,另一个垫在两个雁足的下面。琴垫有很多种,有丝棉的,有沙袋的等等。琴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

(四)其他

琴是通心之物,所以历代琴家都对琴珍惜如命。对琴的珍惜,也影响到琴家操琴时心意的发挥。

所以,琴家们都会花一定的精力在琴的美观和保护上。所以就有了琴穗、琴套(琴衣)、琴箱(琴匣)等物品。这些物品除具有对琴的保护作用以外,本身也是非常精致的饰品。

珍爱文化,珍爱琴,珍爱自心,这也是琴家们共同的情操。

三、心理准备

(一)五不弹

所谓操琴前的准备,就是要利于琴与心融合。所以,在心理上的准备更加重要。自古以来,琴家们往往遵循着五不弹的原则。所谓五不弹:

第一, 疾风甚雨不弹。疾风声枯,甚雨音拙,所以不弹。更因为疾风甚雨之中,人往往不能心平气和,有伤于琴心的抒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琴家往往不弹琴。

第二, 于尘市不弹。这是因为尘市喧闹,噪杂不静,俗气又重,这与琴文化的情趣相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琴家往往不弹琴。

第三, 对俗子不弹。市井粗俗之人,不解雅趣,不识风情,难体琴道之妙,自然不为知音。所以琴家往往对俗子不弹琴。

第四, 不坐不弹。这是因操琴是心意的抒发,自然要求平稳,要求气定神闲,不可有浮燥之气。所以琴家往往不坐不弹琴。

第五, 不衣冠不弹。操琴是心灵艺术。既为心灵之体现,自然要郑重自然、清净洒脱。为了利于达到这样的心理状态,琴家操琴时,往往要洁净身心,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

(二)清净洒脱

古人说:“先除其浮暴粗厉之气,得其和平淡静之性,渐化其恶陋,开其愚蒙,发其智睿,始能领会其声所发为喜乐悲愤等情,而得其趣味耳。”

琴是养性怡情的文化。清净洒脱,是操琴起码的心理要求。浮暴粗厉之气不除,则不得平和淡静之性。能得清淡平和之性,方能悟得琴中之趣。

琴家操琴之时,往往要洁身、焚香、宽衣,这正是为了使自己身心宽松,自然洒脱,以求清和自在的心境。有此心境,方能与琴道相和。

(三)其他

以心解琴趣,以生命而修心。“琴心”二字,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琴,要弹好琴,需要一些很重要的素质,即: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对人生的丰富体验;自在洒脱的个人风度;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等等。文、史、哲的学问,是习琴者的基本功夫。所以,想在琴学上有深厚的造诣,则一定要学好这些基本功。所以,越是对人生体验丰富的人,越是自在洒脱之人,越是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的人,习琴时进步往往也就越快,对琴道的理解往往也应越深。同样,学习琴道,对一个人丰富人生的体验,培养洒脱的气质,提高与完善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都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琴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