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
和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和苏画和玺等五种。它们是根据所绘制的彩画内容而定名。全画龙图案的为金龙和玺彩画。一般应用在宫殿中轴的主要建筑之上。如故宫三大殿,以表示“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意思;画金凤凰图案的为金凤和玺彩画。一般多用在与皇家有关的如地坛、月坛等建筑上;龙凤图案相间的为龙凤和玺彩画。一般画在皇帝与皇后皇妃们居住的寝宫建筑上,以表示龙凤呈祥的意思;画龙草相间图案的为龙草和玺彩画。用于皇帝敕建的寺庙中轴建筑上;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的为苏画和玺彩画。用于皇家游览场所的建筑上,代表园林风格。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除建筑构造让人驻足之外,其内外檐部绘就的色彩斑斑斓、构图庄重典雅的彩画也是吸引人们注意的重要部分。因为有了彩画,那些历数风雨的古建筑仍然可用金碧辉煌来形容,从而使古代建筑有一种豪放而赫然的气势。
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常见而重要的装饰手法。我国古建筑直至演变到明清时代,在宫殿、庙宇、寺院、王府以及园林建造上,仍需进行油漆与彩画。现在最能代表古建筑的彩画工艺水平的当数北京故宫了。北京故宫采用的是“清官式建筑”的结构方式,这是由于“样式雷”发明而创造的。在故宫随处可见的清式彩画里,一般的宫殿房屋多使用“旋子彩画”,主要殿宇则用“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一种比较高档的彩画,一般都用“金龙和玺大点金”,特别是在主梁上大都用这种彩画,而且也只在皇宫这样的地方能见到,普通建筑是没有这样高级的彩画装饰的。
“和玺彩画”使用有较多的讲究,凡画这种彩画者,在明间是上蓝下绿,明间两旁的次间、稍间则上下互换分配,次间上绿下蓝,稍间又上蓝下绿。
而额垫板都用红色,平板枋用蓝色,梁上要画“跑龙”,如果用绿色时则画“工王云”。“和玺彩画”的箍头、藻头都用线将它分成整齐的格子,把各种形式的龙都画在格子内,通常在箍头盒子内画“坐龙”,藻头画“升龙”或者或“降龙”,枋心之内画“行龙”,间或画龙凤,整个彩画的分布从枋心开始,向两端做对称式。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还有一种是在枋心进行旋子彩画,枋心画找头,璇子花一整二破,箍头花形同菱花。其中旋子彩画与和玺彩画匀属殿式彩画。
除宫殿彩画外,还有民居建筑、寺院、贵族府第等建筑上装饰的彩画。这些彩画均不能按宫廷建筑的样式来进行。而彩画的作者多民间的匠师,他们可以随便选题材绘画。例如北京的许多寺庙的彩画富于地方特色风味,不按官式做法由当地匠师自由绘画。这些民间建筑的大梁、二梁彩画的梁底与梁帮均用蓝、绿、红、粉四个色调。在枋心上画红色莲花,两侧面画西番草,然后绕一圈蓝色。至于找头则用退晕边线,绿色与蓝角尖排纹样,上施红色莲花,箍头中间不画盒子,而画出红色莲花。大梁之上的单步梁只画找头,没有箍头,找头与大梁相同。山面平梁,只有找头并不做箍头,短柱用蓝色,山边大梁与中间大梁彩画相同。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