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经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和陶冶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弈”中的恬淡、豁达、风雅、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艺术共聚一堂。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关于围棋,有林都人的诗曰:
纹枰妙思加精算,论道理深趣盎然。
经纬方园天地象,黑白进退世情全。
名局百代垂青史,新秀千星缀宇环。
继往开来奇迹创,中华绝艺更无前。
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琴棋书画"可以说是一串璀璨的明珠,悦耳明目,修身养性,古之先贤大圣参哲悟理,治国理政,亦从中获取裨益。"琴棋书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陶冶情操的四种艺术形式,其间,深刻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现实化和民俗化。"四艺"之"棋",主要是指围棋。围棋之奥妙、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围棋始于春秋战国,如今已传至天下,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在亚洲被人们普遍喜爱。
作为中国一门古典艺术,围棋的起源也有许多传说。传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行为不好,尧很难过,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不过,另有一说:围棋始于战国,是纵横家们的创造,根据是,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这样一来,围棋又成了寻欢作乐,耍弄权术的工具了。当然了,这些都只不过是传说而已,最为可信的说法应该是围棋在于是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在那个时候已经基本形成,但那个时候的棋盘非常简单,而今的棋盘却已达到十九道线,从这个意义上看,围棋不是莫个人所创,围棋的创造者,是我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谈到围棋,难免会与战事联系起来,下围棋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但细细想来,不仅围棋,象棋与战事也不无联系,甚至于国际象棋也与战事有所联系。
下棋可以锻炼智力,是我国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寄托精神,调畅情志,养心益智,是一种娱乐性、体育性、智力性俱备的文体活动。下棋因为趣味性较强,竞争性也强,需要大脑的剧烈活动。因此,可作为少儿智力迟滞、智力减退者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下棋不单只是一种活动,它还是一种艺术,一种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发展最广的艺术,是我们的国粹。
围棋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能动精神。
从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上看,棋牌中越是高层次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围棋的行棋规则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提供了广泛空间和可能。围棋一开始满盘无子,行棋中虽有"金角、银边、草包肚"之说,开局时头四手棋绝大多数都先抢占角,然而原则上,棋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的任意一点上落子,棋手有充分的行棋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正是棋手"棋力"的充分体现,是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围棋千变万化,"千古无重棋"。这正是其它棋牌无法与之相比的魅力所在。
第二,平等思想。
从棋牌体现的平等思想上看,越是高级的,越能体现出平等思想,民主意识。围棋最古老,然而最现代。扑克、象棋、军棋等级森严、大小分明,作用有别。如象棋布阵先定子位,车、马、炮、士、象(相)、兵(卒)都是为了保卫将(帅)而存在,位置固定不变,兵(卒)排在最前沿,地位最低,处于最危险的位置,其它车、马、炮、士、象(相)也要为保将(帅)而不怕牺牲,甚至"舍车保帅"、"丢卒保车",将(帅)的生命是胜负的决定因素,老帅什么都不干,只等别子来保护。而围棋则不同,在未落子之前,棋子与棋子之间无任何身份、地位、价值上的差别,只有在不同的位置才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行棋中棋子无区域和行棋路线的限制,黑白两色只是区分交战双方而设。
第三,全局观念。
围棋的全局观念比任何棋牌都显得重要和明显,在竞技过程中,既要重视眼前利益,更要把握长远利益,既要守卫自己的局部利益,更要时刻从全局上保证获得最大利益,为了自己获得长远的、全局的利益,有时要牺牲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围棋对弈中常常有通过弃子,转换来扭转危局,实现反败为胜。与其它棋牌相比,围棋更能培养人全面、历史地看问题、超前决策能力和长远眼光,做到有大局观。
第四,辩证思想。
辩证法讲究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以及矛盾的转化,围棋的进程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事物之间既有矛盾,又有联系,相互转化,体现得十分明显。在弈棋过程中,通过压、拐、分、引、断等手法,展示了围棋"联系"与"切断"的艺术。广阔的棋盘和漫长的进程为各种战略和战术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围棋充满了辩证法,如虚势与实地、先手与后手、进攻与防守、急所与缓手、死棋与活棋、舍弃与取得、厚棋与薄棋、保留与走尽、中腹与边角、俗手与妙手、大棋与小棋、轻灵与滞重、本手与无理、优势与劣势等等。这就要求棋手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这对于养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习惯很有益处。棋手提高棋艺的过程,就是围棋辨证思维随着围棋技术不断升华的过程。
第五,必然结果。
围棋的偶然性较小,每盘棋棋手要下100多手棋,每手棋都没有一个必须的、固定的下法,然而每手棋都关系全局,必须下出最大效率。虽也能找出一、二手缓手,一、二手败招,但最终输赢,多是整个过程的必然结果的因素更大。这就要靠棋手的功力和弈棋过程中对局势的把握,输赢要从开棋时一点点积累。围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行棋过程,有更多的必然性。
第六,和谐理念。
围棋本质上是一项平和的运动,是建立根据地,比较围地的大小而确定胜负。虽然在运行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激烈的战斗,但也有基本不发生大规模战斗、不通过吃子就大致决定胜负的围棋对局。越是高手,往往吃杀子越少。对高手来说,主要不是"吃一块棋",而是抢占先机和主动,并能在整个搏弈过程中保持这种优势,扩大自己的领地,压缩对手的空间。在对弈中不经过激烈的吃子战斗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围棋技艺中相当高的境界。这体现出围棋的最高目标是获得比对方多的实地,格斗只是为了占领公共的未确定之地、保护已有之地或通过消灭对方棋子来增加自己的地盘。围棋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和谐,因此,有时双方下出的棋,无论从哪一方来说,都是好棋,甚至是"双赢"。
下棋不单只是一种活动,它还是一种艺术,一种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发展最广的艺术,是中国的国粹。
(责任编辑:楚狂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