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胡琴改革琐谈

2010-05-07 14:59
来源:网络 作者:天涯
胡琴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民族器乐,至今问世已经二百多年,丝竹系列当首,奠定了深厚的坚实基础。不可否认,从经济意识、社会文化意识等领域里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贡献,无庸

 

 
胡琴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民族器乐,至今问世已经二百多年,丝竹系列当首,奠定了深厚的坚实基础。不可否认,从经济意识、社会文化意识等领域里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贡献,无庸置疑的为灿烂传统的民族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然而,国家开放,科学进步,国际文化要交流,面对落后的技术工艺意识,应该有所摒弃,建立一种新的开拓意识,特别是我们民族文化应有的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拓意识。 

胡琴问世至今,从制琴、教授到演奏等方面,几乎原封不动地沿袭下来,由于意识、技术、条件的落后,许多问题因错就错,把没有办法的办法法定下来,作为依据,并在其它拉弦乐器中相互影响着,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比如:民乐二胡码下面的海绵,在京胡皮膜上抹口水,在灯光下烘烤皮膜,以及胡琴用弦的一丝一钢等,是否有伤大雅姑且不谈,这里有一个与西洋小提琴演奏所不同的立足点问题。因此,没有相对稳定的琴、演奏心态、技巧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 

经常有人问,就胡琴演奏而言,“琴重要?手重要?”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含混,应该更尖锐一些,即“琴第一,手第二”。有人不以为然,那么李慕良先生、杨宝忠先生演奏也是非曲直如此吗?是的,我以为,这并不矛盾,所有的演奏家不乏包括李先生、杨先生都承认胡琴变量因素过大,如果琴是定量,是超稳定性的,这一问题就解决了,众多演奏家都会更上一层楼,那末,李先生、杨先生更是如虎添翼。 

因此,就琴而言,琴是定量,手是变量,就人而言,手与手之间,相对来说是变量,绝对来说是定量。这里超稳定性琴的前题,就成为势在必行的改革核心了。 

其实,左右也是适应,但是要看适应是否划得来,果真是超稳定性的琴一旦适应成功,即可一劳永逸,既不换皮,也不换码。 

至于把胡琴作为一种民间古董去保存、收藏那又是一回事了,但是这种“时尚风”确实给实用主义带来很坏影响,常常把琴说得天花乱坠,拉起来却天壤之别,面目皆非。 

其实,上述“琴手关系”是指琴从不稳定改革到超稳定时期的“琴手关系”,一旦过渡成功,也就再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了,很自然的就会自生自灭了。 

音型与现代音响技术 

京剧胡琴音型的形成与我们民族中的大多数器乐有着类似的情况,即开放型音型,说起开放音型,当然有它久远的历史。 
 
 

(实习编辑:念念)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