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古琴鉴藏指南:并非越古越好(2)

2010-08-10 14:44
来源:网络 作者:天涯
古琴并非越古越好 琴之称为古琴,是一百来年的事儿,以前就叫琴。百来年前,大批西洋乐器传入中国,为了有所区分,慢慢地给琴前面加了一个古字。

古琴并非越古越好

         琴之称为古琴,是一百来年的事儿,以前就叫琴。百来年前,大批西洋乐器传入中国,为了有所区分,慢慢地给琴前面加了一个“古”字。琴从那时候起,也逐步从过去文人修身养性的道器,逐步分化为文人琴和艺术琴即音乐琴,而后者,由于传统文化的断裂和衰微、士大夫的消失,一百年来逐渐成为主流。现在占主流的仍然是艺术琴即音乐琴。

         琴既是乐器,就有声音要求。古人形容一张好琴,须“九德齐备”,即达到如下九个标准: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这是琴文化的特色:以写意的、不准确的表述,靠近一种不可量化的精确,同时自然衍生出神秘感。其实,结合声学原理、音乐学理论等,“九德”不可能同时出现,即九个标准有些是相互矛盾的,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张琴上。后世称“九德”齐备均为写意式赞美。

         琴由于其特殊的制作过程和材质等等原因,每一张琴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人们认为越古越好,甚至产生了许多养琴的方法,以期使新做的琴能达到古旧之琴的效果。古人对这种不讲究琴的本身声音效果,一味地唯古为上的片面认识早就有所批评——相传明代有斫琴师,选良材、用良工精心制作了一张琴,其声音非常好,堪称绝妙。当他把这张琴献给宫廷,宫里认为这张琴不古而不待见,退给他了。此人随即将该琴埋于地下数年,再取出来,琴身上有许多损伤和斑点,他将该琴拿到集市上去卖,遇到了宫廷采买,他介绍说这是一张从坟墓里挖出来的前代旧琴,便获得宫廷赞赏,卖出了高价。此琴史轶事,是对不懂琴,唯好古的坏风气的讽刺。

从民国古琴入门

         目前,古琴收藏大体分为三档,入门者我们建议先从民国古琴入手:

         高档琴为唐、宋、元琴和明代皇家宗室制琴。由于留存凤毛麟角,一旦在市场露面,就受到藏家追捧,价位动辄数百万,千万元高价也时有出现;

         明代文人制琴做为中端品种,尚有一定数量遗存,价位在百万区间居多;

         清和民国时期的古琴因品质远逊、数量较多,价位相对较低。

         对古琴收藏而言,铭文也格外重要,自古良琴必有铭,铭文多刻在琴背、琴腹,内容一般为琴名、题铭、制琴时间、印章等。此外,是否是名家藏琴题铭,也为买家所重,一些名流大家的题刻往往令琴价格倍增。

(实习编辑:清风)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