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评述起民国时期象棋界的人物来,不能不提到西北棋圣彭述圣,因为他访问京华时,以58岁高龄打遍诸多北方名手,取得压倒性胜利;而且在对低手的让先、让子棋方面,较诸多其他名棋手,具重大的优势。彭述圣与华东的周德裕、张观云和华南的黄松轩、曾展鸿等没有交过手,但棋人们通过胜负概率估算,还是对彭述圣的棋力看好。为此,彭被福建的《象棋月刊》等刊物称为大国手。
(一)崛起
彭述圣,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出生,字明圣,成名后时人亦呼之为彭高棋。幼年时,彭即显示出运思敏捷、悟性特强等特点,因而,虽仅上过几年私塾,但在通晓各种事理等方面却有过人之处。彭述圣曾学习过裁缝、烹调等手艺,由于接受能力强,很快掌握要领,不久便独自操作。他在珠算、拳勇方面也有过人之处,而心算被誉为“尤殊绝”。他虽读书时日不多,但写得一手小楷书,使他以后一度进法院、警察局供职(录事)时,能胜任工作。
清时象棋盛行,兰州虽处于西北腹地,而棋风亦盛。据传,彭述圣的父亲也是一位象棋好手,为此,童年时甲戌子即学会了下棋。其时,兰州的街头巷尾和茶楼酒居常有一些人弈棋,初学乍练的彭述圣常挤入观看。日积月累,棋艺迅速长进,他相继战胜许多小棋伴,令人刮目相看。
约十五六岁时,彭述圣同兰州一等名手刘番、孙唐、陈八、白木匠等对弈中,仍受让一马。一次,号称“八大王”的陈八让少年彭述圣一马对弈,彭不敌,陈骂彭是“臭棋”。又有一次是四月初八沐盆佛会,陈八见到彭时,又说了一句“臭棋”。这两次讥讽极大地激发了彭述圣“奋发图强”的决心。他千方百计寻得古谱《适清雅趣》、《橘中秘》、《梅花变》等,杜门三月,潜心钻研,才知道弈棋原来有此等阵式可循,而使棋力猛进。20岁时,彭再和兰州的几位一流名手对局,他们不仅不能让子,即使分先也常是鼓述圣占优。于是,彭迅速上升为兰州的一流高手,和大西北的另一著名棋手凉州(今武威)小陈齐名。
彭述圣年轻时,由其兄主持,曾有过家室,但并无子嗣。由于迷上了象棋,白天只知弈棋,夜间又拆棋不止,无暇照顾家庭,后夫妻离异,彭不复再娶。至壮年,才由其侄儿过继为子。无室家之“累”的彭述圣弃其他手艺于不顾,在茶馆弈棋为生。因为以棋为生,大多下的是饶子棋,使他在烧子方面练出了许多高深的技巧。如他既能饶先、饶马、饶双马或烧车,更创造出饶炮乃至绕全士象等对局实例。一些低手和他弈饶子棋,常有别开生面之新鲜感。为此,彭又被誉为“饶子大王”,言其技艺高超,手段多样。彭的饶炮、饶全士象的实录,为丰富棋艺宝库作出了贡献。图1为彭弃访北京时让马胜侯玉山一局的实录,如图彭前车平五,石破天惊。候回天乏术,只得认输。
(二)闯荡
1931年春夏之交,58岁的彭述圣在挚友王和生等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毅然踏上东行之路,他要以西北第一手的身份,去北平会会高手。那时,北伐胜利尚不久,交通工具简陋,从兰州到北平,足足要走一个多月。没有对棋艺的挚爱和相当的经济资助,是很难想象的。这还得和彭述圣交上王和生这个朋友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