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陶瓷 >

说不尽的宋瓷 道不清的哥窑(2)

2011-08-10 14:55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甘肃日报
二是官窑名词涵义多样。今天所说官窑,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贡器是由皇家遣官到产地监烧,有命则贡,无命则止,凡贡入皇家的瓷器,就称官窑。
 
二是官窑名词涵义多样。今天所说“官窑”,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贡器是由皇家遣官到产地监烧,“有命则贡,无命则止”,凡贡入皇家的瓷器,就称官窑。官厂是由朝廷设立官员、专门兴办的窑厂,只为皇家烧造瓷器用品。通常所说的产自五大名窑的瓷器,均是指这五个窑口专为皇家烧制的产品,即贡器。从这个角度说,五大名窑均是官窑。而五大名窑中的“官”,则特指宋代的一个窑口。沈岳明介绍说,南宋官窑使用的是几十米长的龙形窑,中间的窑位是最好的,用来烧制贡瓷,其他窑位可能也同时烧制民间用品。
 
三是官窑与哥窑“身世”未明。吕军介绍,北宋时的官窑窑址迄今还未发现,可能迭压在今日开封城下;南宋时的官窑窑址一处在杭州凤凰山,一处在杭州乌龟山。哥窑的窑址在何处,至今并无公论。从传世品来看,南宋时官窑瓷器与哥窑瓷器差别微小,故有“官哥不分”之说。而且哥窑虽是宋代名窑,但宋代文献中并无“哥窑”一词,哥窑最早见于明人记述。有学者怀疑,所谓五大名窑说很可能是明代古董界的臆造。
 
迷雾重重说哥窑
 
哥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神秘而有趣的话题,关于其窑址历来存在着很多争论,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但由这些实物资料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哥窑至今依然迷雾重重。
 
吕军介绍,哥窑的窑址有三说:一是浙江龙泉,曾在龙泉出土一批黑胎青瓷,与文献记载的哥窑特征相符;二是杭州,明代的高在《遵生八笺》中认为在此;三是景德镇,传世哥窑的成分与同时期景德镇瓷器的成分相同。考古发掘南宋内司官窑时,在元代地层出土一些瓷器残片,它们的特征与哥窑瓷器接近,因而有观点认为,传世哥窑有可能是后代仿制哥窑的产品。
 
沈岳明认为,南宋内司官窑元代地层的发现,就是元末新烧的哥窑。他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考古发掘龙泉溪口窑址时,发现那里的出土瓷器与文献中哥窑瓷器的特征一致,因此认为此地即为哥窑窑口。但后来研究又发现,此处瓷器的特征与被称为哥窑的传世瓷器的特征又有区别。于是就将前者称为龙泉哥窑,后者称为传世哥窑。
 
沈岳明认为哥窑就在龙泉,佐证有三:其一,目前发现的文献中,只有个别记载未提到龙泉;其二,在各地群众相传的历史中,只有龙泉这个地方无人不知哥窑。其他地方如果有过如此著名的窑口,为何没广泛流传下来;其三,在宋代,龙泉窑的规模和知名度都十分显著,为何没有列入五大名窑?就是因为用哥窑代表了。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