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众对《霸王别姬》最后一场打戏的欣赏态度的变化可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在民国建立十年之后,特别是在经历了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社会民众的审美心理已大为改变。反映在京剧舞台上,生行、旦行的位置逐渐颠倒,已由生行为主转而为生、旦并重再到旦行占据着主角地位,观众看旦行表演的兴趣开始高于看生行的。不能说生行戏就一定不如旦行戏美,只不过生行戏的美表现为粗犷直露,而旦行戏的美则表现为婉约含蓄。对美的心理追求的改变,客观上抬升了旦行的地位。这是社会原因。
就生行、旦行自身而言,在梅兰芳出生前后,老生行有“前三鼎甲”(包括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后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之称,他们把持着京剧舞台的主力位置,旦角只是他们的陪衬。民国前,汪桂芬、孙菊仙先后去世,只剩下谭鑫培。虽然杨小楼很快跻身于名武生行列,王凤卿以汪(桂芬)派传人的身份也一度名列老生榜首,但相比梅兰芳等一批年轻旦行演员的迅速崛起,生行不免后继乏人,旦行却人才辈出。这自然也有社会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梅兰芳们勇于接受新鲜事物顺应时代潮流,在强烈的观众意识的前提下,不安现状积极挑战生行演员,主观上使旦行成为舞台的主角。
在生、旦两行潜在的明争暗斗中,旦行演员是积极的主动的。以梅兰芳为例,他早期虽以演老戏为主,但却从不满足一招一势不偏不倚地模仿,而是在精练老戏之余寻求突破,以演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他的《汾河湾》即是如此。《汾河湾》之后,他将演出的每一部老戏都或多或少地以自己的理解赋予新的内容,既让观众以为看的仍然是老戏,却又从中看出新意。以他为榜样,其他名旦如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也都是如此。比如他们四人都唱《玉堂春》这样的老戏,四人的演唱却各有千秋,而决不是前辈留下的模式的照搬。
梅兰芳开创了自排新戏的先河,其他旦角紧随其后。程砚秋曾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连续排演了《红拂传》等七部新戏,尚小云更创排了如《摩登伽女》之类的时装戏,荀慧生也毫不示弱。到抗战前,他们四人各自都排演了两三部新戏,其他旦角如徐碧云、朱琴心等也都新戏迭出。反观生行,在排演新戏方面明显弱于旦行,除了马连良、高庆奎等人,大多数人仍然沿袭前辈遗留下的传统,进取心显然不够。这自然也造成旦行抢了生行风头的局面。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天津《大风报》社长沙大风于1921年在《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提。当时,北京城内称直系军阀曹辊的内阁大臣程克等四人为“四大金刚”,而旦行演员梅兰芳、尚小云、朱琴心、程砚秋的名气不亚于“四大金刚”,所以有人称他们四人为“伶界四大金刚”。后来,荀慧生后来者居上,逐渐取代了朱琴心,“伶界四大金刚”便转而指梅、尚、程、荀四人。沙大风认为“金刚”之名不大好听,便率先提出“四大名旦”这一称谓。
1927年6月20日,北京的《顺天时报》举办了一次“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投票活动”。“五大名伶”除了梅等四人外,又多了一个徐碧云。这次的评选主要是针对五人所演的戏,对演员个人并没有多少评价。评选结果是梅兰芳的新剧《太真外传》获票最多。
1930年8月,上海的《戏剧月刊》首次以“四大名旦”之名举行了一次有关梅、程、尚、荀的征文活动,此活动名为“现代四大名旦之比较”,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座次排名问题。综合天资、扮相、嗓音、字眼、唱腔、台容、身段、台步、表情、武艺、新剧、旧剧、昆戏、品格等,比较结果是梅兰芳以575分的总分名列“四大名旦”之首,其次是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论及四大名旦的成功原因,除了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他们自身的勤奋努力外,不得不提到“智囊团”的作用。有人说,四大名旦的竞争其实蕴含着文化的竞争。何以如此说?原因便是在他们的身后,都有一批文人在加以辅佐。梅兰芳身边有齐如山、李释戡、黄秋岳、吴震修、冯幼伟等;程砚秋身边有罗瘿公、金悔庐、翁偶虹等剧作家;荀慧生身边有陈墨香等;尚小云身边有清逸居士等。或许“智囊团”成员能力水平有高底,但无一例外的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认识,更有如齐如山等人又精通西方戏剧理论。以知识分子的力量推进京剧发展,是梅兰芳们的最聪明之处。他们用他们的文化和思想影响着自己,反过来,又通过他们的手笔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审美理想,两者互补相得益彰。
四大名旦之间始终存在着的积极的艺术竞争也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名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他们属同一师门,均曾受过王瑶卿教诲,故私底下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艺术上的竞争。
除了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和尚小云的《楚汉争》外,当梅兰芳创排了以武功见长的《红线盗盒》后,程砚秋排演了《红拂传》,尚小云排演了《红绡》,荀慧生改编演出了《红娘》,亦即著名的“四红”。其中《红拂传》中的舞双剑场面,很显然吸收了梅兰芳《霸王别姬》中“虞姬剑舞”的精华。尚小云《红绡》中的昆仑奴摩勒与程砚秋《红拂传》中的虬髯公又极为相似;当梅兰芳演出了《一口剑》(即《宇宙锋》)后,尚小云排演了《娥媚剑》,程砚秋排演了《青霜剑》,荀慧生排演了《鸳鸯剑》,即著名的“四剑”;当梅兰芳的宫廷戏《贵妃醉酒》大受欢迎后,其余三人也分别创排了宫廷戏:尚小云的《汉明妃》、程砚秋的《梅妃》、荀慧生的《鱼藻宫》;当梅兰芳创排了《木兰从军》后,其他三人也都创排了主要人物是女扮男装的戏:荀慧生的《荀灌娘》、程砚秋的《聂隐娘》、尚小云的《珍珠扇》。
(编辑:抱抱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