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剧种之多举世罕见
据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剧协编纂的《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说我国的剧种有306种。剧种之多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自然剧目也多,从1956年到现在,过去四十多年了,一个剧种一年产生一个新剧目,其数量也十分可观。更何况一个剧种有许多剧团呢?我们这里想讨论的不是剧目的多少,而是这么多戏曲剧种的表演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大的体系中的不同风格,即都属于中国传统的表现艺术。
首先,中国戏剧强调角色类型化。无论昆剧、京剧、川剧、越剧或是梨园戏、莆仙戏、都有生、旦、净、丑之分,各类角色又分很多种。如生中的须生、武生、小生。小生中又有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旦有花旦、刀马旦、闺门旦、刺杀旦、贴旦、武旦、老旦、彩旦、净有正净、副净、武净;丑有文丑、武丑、丑旦、方中丑等等。一种角色代表社会上一种类型的人物。
其次,以脸谱显示不同类型的忠好贤愚等类型性格。如赤脸表示忠勇;兰脸表示桀做勇猛;绿脸表示性燥好动,出身绿林;黄脸表示猛烈,有心机;金脸、银脸表示神怪,白脸表示奸诈;黑脸表示憨直;青脸表示妖邪;赭灰脸表示英雄年迈苍老。这些不同色彩的脸谱的勾划的目的,一是为了指事,红脸表关公之忠,黑脸表包公之直,白脸表曹操之奸;一是为了象形,如悟空、八戒、牛神、鹤童、金钱豹,在他们的脸上都勾有猴、猪、牛、鹤、豹的特点:一是为了会意,如孟良放火,脸上有火葫芦;一是为了假借,如水浒中的关胜,施公案中的关太,张飞的儿子张苍等脸谱都有其先人脸谱特点。换一句话说中国戏剧的人物偏重于以象征表现人物的内在本质,并不过分注重年龄、职业等个性特征。
再次,在表演上较多采用人物的内心体验的表现方法。在中国戏剧中比较多的是人物的灵魂的自由活动。他们可以在仙界、在阴界、在阳界不受拘束地出入往返,人物可以自报家门,自我表白,自我吐露深藏的情感。也可以跳出角色抨击、评论。其戏剧结构,从不受三一律的思维限制。因而人物的活动空间大。
又次,舞台表演不受现实主义“反映论”的束缚,重于写意,常以象征的表现方法,揭示人物思想情感,反映作家的态度,表演虚实结合,可虚,可实,既可以作内心体验式表演,又可以跳出来进行理智的评论与抨击。这种表现方法在世界上也是独特的。令人惊奇的是在中国的二百多个剧种中,基本上都是这一表现体系。因而人们称中国艺术是不同于西方写实主义的表现艺术是不足为怪的。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