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川剧“变脸”的历史真相(二)

2009-11-26 16:53
来源:华夏文明 作者:蒋维明 吴燕子
艺术反映生活。川剧正是从实际生活形态中,加以提炼、夸张,从而独创了川剧特技之一的变脸。

《啜羹》变金脸

康子林在《八阵图》中的“吹灰变脸”特技,简称“吹脸”,其起源要早于“扯线变脸”。是晚清跑码头的江湖戏班的发明,目的是以特技吸引观众。按“吹灰变脸”的原理,艺人又创造了“吹金粉变脸”,运用在川剧《乐羊子·啜羹》之中,那是非常成功的。

川剧变脸

故事梗概:东周列国时,魏国人乐舒来到中山国做官。中山国君姬窟让乐舒回家聘其父乐羊子亦来中山。乐羊子闻姬窟残暴,乃以“君子不投危国,不仕乱朝”为由拒绝。父子分道扬镳。后来,中山伐魏,魏国拜乐羊子为帅,挥师拒敌。姬窟先是挟持乐舒,逼乐羊子退兵;乐羊子不允,继续进兵。为了动遥魏国主帅的意志、瓦解军心,姬窟将乐舒杀害,残忍地把他剁成肉酱、烹成肉羹,遣人送与乐羊子。

两军阵前,乐羊子手捧盛羹的瓦钵,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舐犊情深,撕肝裂肺。可在强敌面前,在士兵面前,他稍微举止失措,便会祸及全军,功亏一篑。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激烈的矛盾冲突,重重悬念,给饰演乐羊子提供了表演的广阔空间。乐羊子,由川剧生角扮演。重庆市川剧院表演艺术家著名生角邹西池,演《啜羹》时,借用一些净角(花脸行)的功架,放大了动作幅度。

为了稳定军心,挫败敌人的攻心计,他要含悲伤忍痛,啜饮儿子的肉羹;为了赢取战争的胜利,为了魏国军民的安全,他得大义灭亲。

在静寂无声、万目注视之际,乐羊子端起瓦钵,仰喝羹汤。演员趁势用巧力一吹,瓦钵内盛有的金粉飞扬,粘在演员化妆时抹在脸颊的油上,顿时变成“金脸”。与此同时,演员于低头、抬头的一瞬间,脸上挂着的“髯口”(胡须)亦由青色变为白色。

“变脸”、“变须”神速完成,揭示了人物的心灵隐秘,给观众以极大的冲击力和欣赏乐趣。而且,脸上贴金,舞台上原先只有成仙成佛才如此化妆。乐羊子变金脸,隐喻着对他爱国情怀的道德评价。他的行为,使魏国转危为安,避免了一场战争劫难。

抹脸变色

除上述“扯脸”、“吹脸”的变法之外,还有一种抹脸变色,也经常运用于舞台。有个突出的例子:上个世纪30年代,“悦来茶园”演《白蛇传·断桥》,演得最好的是萧楷臣(继康子林之后任“三庆会”会长)扮的许仙、周慕莲扮的白娘子、谢国祥扮的青儿。

川剧白蛇传故事,青儿原是男身,因被白娘子收服,才变易为婢女。他在狂怒时要现出原形,故《断桥》由男武生扮演。谢国祥在此剧中运用了“耍獠牙”与“变脸”特技。

据一位“三庆会”成员介绍:谢国祥用的獠牙,是他亲自到成都东门二巷子屠宰场去细挑精选来的,又将猪牙送到玉带桥玉石手工作坊加工,打磨光滑,并与自己的嘴形协调,獠牙的底部缠以棉线,便于在口腔内“吃紧”,可控制,有挡力,不至于滑落。内中精微细致的“卯窍”全在于他的苦练,已达到得心应手,包吐自如,獠牙似乎就天生在他的口中。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