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可与川剧媲美的婺剧变脸

2010-04-19 09:27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苗青
素有“徽戏正宗、京剧祖宗、南戏活化石”之称的婺剧,已于今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婺剧特技表演之一的婺剧变脸,也于今年5月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与川剧媲美的婺剧变脸

 
素有“徽戏正宗、京剧祖宗、南戏活化石”之称的婺剧,已于今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婺剧特技表演之一的婺剧变脸,也于今年5月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以“扯脸”为主的川剧变脸
 
提起“变脸”,人们总想到这是川剧的绝活。川剧的变脸确实富有特色,转一转头或扭一扭身,瞬间即能变出各种各样的脸谱,使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然而,“变脸”在拥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婺剧中也是一项特技,婺剧变脸不仅历史悠久,甚至比川剧变脸还要丰富多彩。那么,两种变脸各有什么不同呢?
 
川剧变脸特点是以更换面具即扯脸为主。“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川剧《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川剧《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黏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手法多样的婺剧变脸
 
金华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包华升介绍说,婺剧变脸不同于川剧的变脸,不能单独演出,而是艺术性很强,在整个剧目表演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婺剧变脸在通常的演出剧目中很少使用,因为婺剧变脸必须有它特定的条件,首先是剧目中的人物必须有着大起大落的变化,并且最终以死亡为结局。婺剧变脸是集剧情、人物、观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婺剧近500年来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婺剧变脸以自然变脸、油彩变脸、吹粉变脸等三种为主。
 
自然变脸,又名憋气变脸或称闭气法,即运用气功改变脸色,表现人物各种不同的感情。自然变脸,艺伶要化淡妆,巧妙运用憋气技法,使面色一刹那间呈红、变紫、发青、转灰……比如婺剧传统节目《周瑜归天》中,过去老演员扮演周瑜时就只画眉眼不施脂粉,以平常肌肤脸面进行真实性地表演。在发现刘备有关羽保驾时,演员深深吸气后紧闭双唇憋气,将脸憋涨得通红,怒睁双目,即红脸,生动地表现了角色的气愤与激动;后因非但杀刘备成泡影且被关羽奚落时,演员吐气,脸色很快由红转白,即白脸,双目暗淡失神以表达角色的极度失望颓丧;当演员吐完气,整个人松懈后,脸色由白转青,即青脸,演员最终以僵尸跌动作结尾。整个过程运用的变脸技术也就是闭气法。该技巧实为对气的吸、吐掌握过程,如若气流掌握不妥,过分强调闭气的结果,不但不能体现变脸的效果,反而会有生命危险。
 
油彩变脸,又叫抹脸,即以油彩颜色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脸部表情。根据剧情发展,角色心态的变化,演员将手掌上的油彩快速地往脸上均匀一抹,整个脸立马变色。失态时抹白色,激奋时抹红色,诧异时抹绿色,惊恐时抹黑色。如婺剧传统剧目《火烧子都》一折中,子都心胸狭窄、嫉妒心强,为抢头功暗杀大将颖叔考,得胜凯旋后,皇上为其大摆筵席。子都在宴会上内心复杂,几杯酒后,产生幻觉遇见颍叔考的冤魂,惊惶失色。为表演烘托子都内心的极度恐惧,在一瞬间用猛火和油彩出现另一副面目,脸部由原来的武小生粉脸变白脸、绿脸、红脸、黑脸等6个不同的色彩,最后以口吹法变为金脸。变脸时,“武管事”(后台武戏调度)手拿火把、口含烧酒,站在饰颍叔考的演员背后。颖叔考大喝一声:“子都,拿命来!”武管事用力朝火把喷酒,火焰猛然射出。此时,饰子都的演员随“急急风”(锣鼓声),一个“抢背”(后滚翻)、“洒头”(面朝后台单跪颤抖),继而转身亮相,此时他的脸已变得面目全非。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