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戏曲讲堂:老生 舞台上的士人君子(5)

2011-06-28 15:47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王萍
伍子胥也是深受民间喜爱的充满正义感的复仇英雄。这出戏自元杂剧李寿卿的《伍员吹箫》始,至京剧伍员戏系列剧目鼎盛春秋,一直是作为表现朝廷忠奸
 
伍子胥也是深受民间喜爱的充满正义感的复仇英雄。这出戏自元杂剧李寿卿的《伍员吹箫》始,至京剧“伍员戏”系列剧目“鼎盛春秋”,一直是作为表现朝廷忠奸斗争的叙事典型,但实际上,伍子胥复仇行为本身所体现出的主体不畏强暴、高扬正义的独立意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几百年来伍子胥这种在善恶对立中展示出的独立人格力量已经积淀为民族不畏强暴、坚持正义、固守气节的优良传统。作为复仇英雄的形象,伍子胥在元杂剧是正末扮,在秦腔、京剧等地方戏由老生行扮。
 
再如元杂剧高文秀《保成公径赴渑池会》的蔺相如临危受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以国家利益为上,且不计前嫌与将军廉颇精诚团结。蔺相如在杂剧中扮正末,在京剧《将相和》中是老生扮。
 
前述诸葛亮、关羽、张飞及杨家将、岳飞等人物形象固然是乱世中济世解民的英雄,但是由于主体独立意志的支配,英雄行为的动机与儒家尚“义”的道德理念密切相关,因此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大义之“忠”的道德典范。诸葛亮为蜀鞠躬尽瘁,恪尽为臣职守,用生命实践了君臣之“大义”的“忠”。清人朱璘有言:“予以为孔、孟之学,发明之者,来先儒也;身体而力行之者,诸葛武侯也。”关羽、张飞也是“忠之义”的楷模。杨家父子、岳飞父子都体现出个体“临患不忘国”、“忠不辟危”的公忠精神,在民族、国家面临异族外侮时,自觉担当起责任和义务,恪职守忠,蹈死不顾。
 
戏曲中由老生扮演的义士形象还有:《击鼓骂曹》的祢衡、《捉放曹》的陈宫、《八大锤》的王佐、《南天门》的曹福等。他们身上带着先秦士人一诺千金、知恩图报、疾恶如仇、遗世独立,坚持正义的品格,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义无反顾、舍生取义,以生命践履了儒家君子人格高尚的精神境界。
 
(三)帝王圣贤
 
在戏曲老生行当形象指向构成中,帝王圣贤是一个重要的形象。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古代英雄观的“英雄”最初所指涉的理想对象就是帝王类的人物。刘劭《人物志》曰:“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帝王一般都有统一天下的王霸雄心,他们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掌握着整合社会政治力量的最高权力。他们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使他们最有条件实现理想的人间政治,成为救民于倒悬的时代英雄。因此,帝王的形象在传统戏剧舞台上往往也是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的象征。
 
如果说帝王多指乱世创业的英雄,那么圣贤则主要指帝王中的在道德行为方面突出的政治人物,也就是通常被社会予以更多嘉许的所谓明君。帝王圣贤中很多是从具有王霸胸怀的士人中脱颖而出的,他们的知识结构、精神气质、道德理念及其建功立业的王霸实践与士人君子的追求是一致的,他们也是士人君子。他们的身上体现着儒家“仁政”“民本”的理想,他们的气质、容止带着儒家对君王的礼仪要求。帝王圣贤是封建社会被普遍崇尚的理想人格形象。在戏曲想象中,帝王圣贤既作为时代的英雄,也作为道德上的士人君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