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刊、休刊是报刊在特殊背景下无奈的选择。报刊停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外乎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这种现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频率比较高,创办报刊相对容易。但往往出两三期后就没有了下文。二十世纪80年代后,在新报刊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也有相当一批老报刊以终刊形式悲壮地结束了它们在一社会舞台上的表演。收藏创刊号需要特色的收藏品种。因为90%以上的报刊在“文革”时期都有“休刊”的经历。休刊号和后来的复刊号,真实记载了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纪念刊、号外和专刊是重大社会新闻事件的原始记录。报刊收藏的另一个切入点,就是这类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报刊品种。1925年出版的《顺天时报》距今不过70多年,薄薄一份报纸。能以7000元天价成交,为什么?重要的就是它刊载的孙中山逝世的内容。报刊只是刊发新闻事件的载体,它只有通过有价值的内容,才能显现其更大的收藏价值,而纪念刊、号外、专刊等,大多都是这种有价值新闻事件的特别载体。
在这之中,“文革”时期报纸号外相对多一些,毛主席发表一条最新指示,毛主席接见一次红卫兵,召开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包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逝世等,不少报纸都专门出版了号外。特殊形式特殊意义的报刊,以奇以怪以错成为收藏佳品。在德国亚琛报纸博物馆,有不少馆藏是以形式新颖受到特别重视的。如1892年意大利罗马出版的《罗马日报》,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报纸,其版面仅仅只有普通书籍的1/4;1859年纽约为纪念美国独立宣言发表而出版的《星座》报,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报纸;法国出版的专门以明信片形式为载体的《明信片报》等。现在报刊的印制形式五花八门;质地有丝绸有金箔,甚至干脆纯金纯银;规格大的能在摩天大楼上悬挂,小的则可在名片册中插放;在形式上有可直接邮寄的邮资片报、邮简报等,其中不少是专门为收藏者制作的纯收藏品。报刊收藏价值的另一层面。就是报刊本身反映出来的信息。
目前报刊在收藏市场的价格定位主要强调三点:第一,年代久远:报刊收藏是典型的现代收藏,因此清末、民国包括解放初期的老报刊,现在都是市场上的俏货,其中清末的老报纸价格最高;第二,图文并茂:一般情况下,报刊照片多寡决定报刊价格高低,特别是早期报刊。有新闻照片的价格要高出许多,带有者漫画的报刊更为珍贵;第三,以错为珍:报刊出错是平常之事,但发生通栏大标题错误,或者刊期、日期、版面颠倒,就明显出了大格,此类性质的报刊一般都有修正版,正错对比,反而提高了错版的收藏价值。
(编辑: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