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收藏 >

古墨飘香,藏之有道

2009-05-04 11:3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尔东
在书写都很少运用的电脑时代,墨离今人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远了,古人却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笔墨纸砚”。

清乾隆《御题西湖十景诗彩墨》(十锭)

明代 《清谨堂乐女墨》

在书写都很少运用的电脑时代,墨离今人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远了,古人却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笔墨纸砚”。近年以来,古代文房用品在拍场上开始迅速崛起,一路上涨。古墨由于其存世量有限,拍卖价格更是屡创新高。

1.拍卖场上暗飘香

在“文房四宝”中,古墨一直被认为是文人的雅逸之举和情怀寄托,因此把玩古墨渐渐成为收藏市场上的新动向。由于古墨难以保存,明代以前的古墨传世极少,现市场及收藏的多为清墨。在中国古墨历史中,明、清两代是中国制墨业的高峰,其中清代康、乾两朝御墨选烟用料,最为上乘。

由于古墨传世不多,精美的观赏古墨更为罕见,且价格不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古墨刚刚进入拍卖市场就获得了较高的成交价位。1995年,北京翰海就曾有乾隆《御题西湖十景诗彩墨》(十锭)拍出套墨的最高价55万元的佳绩;翌年,该公司又拍出《御制天府永藏玺墨》,成交价46.2万元,创造了当时单锭墨的最高纪录;2007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清乾隆御制《咏墨诗》墨以128.8万元成交,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色墨》(十锭)以448万元更是创下了古代文房类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

2. 收藏须熟读墨谱

据业内专家介绍,墨和别的藏品不同,你没有办法上手仔细把玩,因为它一上手,手就变黑了。

我国制墨历史悠久,记载墨的书籍当然也很多,这种书籍就叫做“墨谱”。约从明末开始,这些著作便把墨作为鉴赏收藏的珍品来论述。收藏古墨就必须熟读前人墨谱。比如明末清初万寿祺的《墨表》,其第四卷古今墨论记载了历代与墨有关的故事,可以作为枕边掌故之书来读,颇有味道。此外,《雪堂墨品》、《百十二家墨录》、《砚山羰墨谱》等,也是可以借鉴阅读的。

收藏家常根据墨谱的记载来鉴定墨锭的收藏价值。目前在拍卖市场上,最为广泛流传的就是《方氏墨谱》,全书列出同时代各家墨工的作品共385种,分为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鸿宝六卷。在1994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制的方于鲁撰《方氏墨谱》六卷,成交价是3.3万元,到2002年的价格是4.95万元,而在今年拍卖市场上的最高价已经达到了44.8万元。由于明代墨谱刻本上起符玺圭璧,下至杂佩,皆请名手摹绘精细之图样,并有题赞,亦备有真、草、隶、篆等文字,显得工巧精细,对于投资好墨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曾用影印方式出版了《方氏墨谱》,由于此本纸墨颇似原刻,故有用其冒充原刻者,值得投资者多加注意。从积累资料的角度来说,“墨谱”也是藏墨者不容忽视的收藏。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