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椅
清式家具中的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具有代表性。大师椅的造型特点是: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多扇的围屏。
清乾隆年间制的紫檀五屏式靠背太师椅。两侧背板及扶手,都是透雕拐子纹,线条粗壮。座面宽大,下有束腰,束腰上有炮仗洞的绦环板。腿下有四面低枨,四只方墩形足。
清乾隆年的黄花梨太师椅。靠背为三屏,中间高、两侧低。壶口上端是如意牙板。
卷书背太师椅。也同样具有宽大、厚重的特点。靠背板是中间高,两侧低,中间突出如山峰。背板是实板,这也是苏作的特点。座面下有束腰,四只粗壮的直腿。
云头搭脑,后背板镶一块圆形大理石,大理石的四周均是透雕,四腿之下是浮雕兽面足。属广式做工。
红木灵芝太师椅。靠背上部中央镶一块圆形大理石,石面如同一幅山水画。大理石两侧有半圆形木棍相傍,木棍下部与后腿连成一体。靠背下部是透雕图案。三弯腿,兽面足。
清黄花梨太师椅。三屏式靠背,镶影木心。此椅明快简洁,只是取不同木材,以色调和纹理起到对比效果;唯有座面下前缘,有卷草纹浮雕。两扶手安装有绦环板。
官帽椅
也称扶手椅。有人将靠背高一些的称南式官帽椅,将靠背低一些的称作扶手椅。按习惯,可统称为官帽椅。明清两代都有官帽椅,但风格截然不同。主要在背板、搭脑、扶手的处理上。
明式官帽椅的扶手很少有花饰,清代官帽椅的扶手则多用花饰。这些就是明清两代官帽椅的主要区别。
回纹透雕靠背官帽椅。清代家具喜欢用回纹装饰,这也是清代家具的特点之一。此椅的背板和牙子,都是透雕回纹,搭脑是罗锅枨形。
清康熙年制的梳背式官帽椅。靠背是由五根微曲的圆棍等距排列而成,形如梳齿,所以叫梳背式。座面下是罗锅枨加矮老,四面底枨也是罗锅枨。搭脑、中枨、底枨统一为罗锅枨,显得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