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器艺术在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各个不同的时期,按有关专家的分法,新石器时代为我国玉器产生的孕育期,夏商西周为成长期,春秋战国为嬗变期,秦汉魏晋南北朝为发展期,隋唐五代宋辽金为繁荣期,元明清为鼎盛期。
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任何分期法都会有一个相对的标准,也就是说是有条件的,即在某种标准下的分期。一般来说,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类之一的玉器,在分期上更多地是以玉质、用量和加工工艺技术的进步程度为标准,尤其是玉质的优劣和工艺技术的水平往往是研究者和收藏者们所特别重视的方面,把元明清的玉器视作历史上的鼎盛期可以说更多地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若是换一种角度进行考察的话也许会得到不尽相同的结果。譬如我们从纯粹的艺术性的角度出发去回顾各个历史时期的玉器艺术成就的话,或许会得出唐宋乃至秦汉时代的玉器艺术是历史的最高峰的结论。因为艺术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品,其发展规律并不一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步步高升的,其涨落盛衰受到复杂的社会现实因素的制约,不可以简单化地依时类推。
因此,我们在欣赏明清时代玉器艺术时,首先要把它放在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把握其时代的特征,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趣所在。确切地说,明清玉器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优良的材质和高超的碾琢工艺技术,在艺术上的追求也主要趋向于精巧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到了清代,其琢磨雕镂技术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说它前无古人也并不为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过度地追求技术的精绝而使得其艺术性方面的价值显得略逊一筹。
明清两代的玉器风格虽然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如明代玉器倾向简洁,曲折相宜,而清代则倾向于繁复和曲线。但总体而言相似之处较多,如艺术上追求清新雅致的风格,精致玲珑等,这与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有着重要的关联。从工艺的精度来看,清代则较明代更为讲究,要求更为严格,“不论是单独应用一种工艺,还是综合两种以上的技法,均需求规矩方圆,一丝不苟。凡直线必须笔直,圆形必如满月,委角必得圆润,尖角一概锋锐,有着丰富的韵律感。一件玉器不仅器形、表面、花纹图案碾琢工整,而且膛里、底足、盖内等不为人所注意之处,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作工十分讲究。”
这里仅择几项作简要介绍:
玉杯
图一
图二
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