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收藏 >

中国古典园林邮票之意境美

2011-03-17 09:40
来源:中华收藏网 作者:不详
中国古典园林邮票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专题。它受到集邮者的广泛关注,有其深刻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那么,邮票上的“微型园林”是如何巧妙地再现这种美的创造呢?

 


 

 
 
    中国古典园林邮票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专题。它受到集邮者的广泛关注,有其深刻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那么,邮票上的“微型园林”是如何巧妙地再现这种美的创造呢?


  崇尚自然  注重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东方园林的杰作,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古典园林讲究对称,构图规整严密,常以巨大的几何图形表现征服自然;而中国古典园林则崇尚自然,布局随意,不尚雕饰,曲折变化,别有幽趣。


  首先是取自然之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大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画意,使人们留连忘返,或发思古之幽情,或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归隐之心。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善于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T144M《杭州西湖》和T164M《承德避暑山庄》都是全景式俯视图,画面分别展示了我国南北两大古典园林春、夏两季不同风韵的自然本色。如果说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对南宋皇家园林绝妙的写照,那么“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虚设假”便是对清代御苑园思想最精彩的诠释。


  其次是妙造玲珑山水。古人对山水的特殊感情,源于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典园林以山作为永恒和稳定的象征,以水寓意智慧和廉洁。但由于大多数园林处于城中或城郊,受规模、范围所限,不可能将真山真水纳入其中,这就产生了“治山理水”这一设计思路,即以石砌山,掘池引水,用人工创造自然景色。这些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微型山水”,小巧、精致、妩媚、秀丽、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达到了“虽自人作,宛若天工”的最高境界。T56《苏州园林—留园》中的“冠云峰”,1995—12《太湖》中的无锡梅园“福、禄、寿”三峰,以及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都是驰名神州的奇石假山。冠云峰是北宋花石纲遗物,其余则是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山石生情,流水有意,清沏的池水映出倒影,随春夏秋冬、朝夕晴雨而变,情趣盎然,令人浮想联翩。


  巧妙置景  酿造意境美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常用的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最普遍的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手法,前人总结为远借、邻借、仰借和应时借等。远借的特点是借园外之景获得深远的意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是古代诗人的“远借”。中国古典园林借鉴的这种诗情画意,也常常出现在邮票上。例如,站在无锡鼋头渚极目远眺,碧波浩淼的太湖,以及远山、帆影,产生一种“包孕吴越”的非凡气势,令人心旷神怡(1995—12M)。在避暑山庄的“青枫绿屿”中,巍峨的古建筑群将远处的奇峰、蒙古包、舍利塔等北国风光借入景内,更显园林雄中藏秀特色(T164—3)。而“寄畅清秋”所展示的是一种具有江南风韵的远借(1995—12—4),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邻借的效果是“步移景异”。在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留园和沧浪亭等园林中有不少漏窗(花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纹样精美的花格,就会惊喜的发现窗外一幅幅不同的图画(T56—1?)。仰借和俯借只是观景视角的不同。从北京北海永安桥可望见出类独秀的白塔(特15—2),这是仰借;在杭州曲院环亭可观赏“白云一片忽酿雨,深入波心水亦香”的风荷,这是俯借。但有趣的是邮票“曲院风荷”(T144),只画零星荷叶,留下大片空白,这种“蓄势留白”的艺术手法,似乎更能引起集邮者丰富的联想。应时借是借不同季节、不同气象之独特佳景。如杭州西湖的“苏堤春晓”(T144—1)、“断桥残雪”和“三潭印月”(T144—3)。此外,借景还可以引申为借声、借影、借香等。1996—6《普陀秀色》中的“梵音洞”,在瞻圣阁可听到峭壁下海潮入洞的洪波雷音,是借声(1999—6—5)。在T96《苏州园林—拙政园》中,倒影楼与远香堂是借影和借香的佳景。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式,把园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1998—2《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