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相声”与民间小调“太平歌词”(一)(2)

2009-05-11 14:2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第二种是一个人独唱,前面提到的王兆麟演唱的曲日,都是独唱。第三种是两个对口唱,大多是在地场上演唱整段曲目以后,为了再多向观众要些钱而加演

第二种是一个人独唱,前面提到的王兆麟演唱的曲日,都是独唱。第三种是两个对口唱,大多是在地场上演唱整段曲目以后,为了再多向观众要些钱而加演的小段儿,有《一文钱》《世态炎凉》《文王卦》等。这些词大都失传了,仅找到两段记下可作参考,如《一文钱》,它充分反映了江湖艺人当时“一切向钱看”、卖艺挣钱养家糊口的思想境界:

  一文钱到手难,

  里面四方外面圆。

  上边倒有几个字儿,

  “中华民国”铸在上边。

  大人为钱高官做,

  小人为钱常见官。

  和尚为钱把经念,

  尼姑为钱住茅庵。

  铁匠师傅也为钱,

  抡锤打铁干得欢。

  木匠师傅也为钱,

  锛凿斧锯砍半天。

  瓦匠师傅也为钱,

  挑水和泥带砌砖。

  石匠师傅也为钱,

  风吹日晒在外边。

  剃头的师傅也为钱,

  整天价围着椅子转圆圈。

  修脚的师傅也为钱,

  天天给人把鸡眼剜。

  拉洋车的也为钱,

  抄起车把一溜烟,

  毛钱拉到山海关。

《世态炎凉》则是两个人合演的有故事,有人物的讽刺小段儿,它揭露了旧社会那些溜须拍马的帮闲们的丑恶嘴脸;

  有钱的大爷去随礼,

  “溜沟子”一见忙了个欢。

  拉拉扯扯让在上坐,

  又倒茶来又点烟。

  没钱的也到红白棚①里去随扎,

  就要受“溜沟子”的下眼观。

 有钱的吃光了盘中菜,

乙 “溜沟子”说,人家福大量大海量宽。

  没钱的伸手夹箸子菜,

  “溜沟子”说,二十子儿份子②吃上没完来解馋,想在这过年。

  有钱的坐席不吃盘中菜,

  “溜沟子”说,人家大爷吃过见过懒得餐。

  没钱的若不吃盘中菜,

  “溜沟子”说,装腔作势讨人嫌,你准不馋?

  有钱的人爱说话,

  “溜沟子”说,这位大爷高谈阔论说起话来音语甜。

  没钱的在人前说了两句话,

  “溜沟子”说,叨叨唠唠真讨人嫌,你说烦不烦!

  有钱的吭吭哧哧不会讲话,

  “溜沟子”说,贵人语迟不爱谈。

  没钱的人站在人前不会说话,

  “溜沟子”说,他们家爸爸傻来儿子憨。

  没钱的张嘴把哈欠打,

  “溜沟子”说,这股子恶味熏死咱。

  有钱的放了一个出溜屁,

  “溜沟子”说,嘿!这位大爷人家放出屁来崩焦酥脆扛口儿甜。

此外,还有一段《虎不拉诉功》,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它的腔调受了北京“夯歌儿”的影响。“夯歌儿”也称“打夯歌”,是瓦匠头儿(夯头儿)领唱的小曲,边劳动边演唱自娱娱人。一九四一年金受申曾在《北京风俗曲》中说:“在人家盖房时,只要够三间房地基,就可以传一槽夯。夯头单唱,壮夫合夯,也是有钱人家的点缀。夯歌也有《八扇屏》《三国志》《百花名》《马寡妇开店》《王小赶脚》等节目,都是每节两句,后和群夯,有整本大套的歌词,唱时先一节音低,次一节音高往复歌唱。”他还举个例子:第一句“五字加个人就是伍,伍子胥过昭关替父报仇。”(合夯)“夯来、夯来、夯来嗐”从这里可以印证《太平歌词》中的《十个字》是从夯歌儿歌词演变成的。夯歌儿自三十年代以来,唱的人少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以后,专业演员演唱的《太平歌词》也逐步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著名的有代表性的演员先后逝世,二是因为它已普及到劳动人民当中去,尤其是天津市,业余演唱的水平甚至超过专业演员。再加原来在地场上演出的相声演员纷纷进了戏园子演出,用不着再用它来招揽观众。结果,便没有人再演唱了。一九五二年侯宝林曾经想唱几段反映新内容的《太平歌词》在电台广播,经过尝试后,他觉得不够理想,便没有播出。从此以后,就没有人再继续进行研究和试探了。

(责任编辑:七月倾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