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洞箫名曲《古刹幽境》:空灵幽静 素净清雅

2009-08-11 11:18
来源:中国古曲网 作者:佚名
《古刹幽境》,引宋之问《灵隐寺》之诗而作。

《古刹幽境》,引宋之问《灵隐寺》之诗而作。

乐曲起始由拨弦乐器模仿三声古剎钟鸣,如黎明前的早课晨钟,在雾气氤氳的山林间缓缓远递; 主奏乐器則是张维良亲自演奏的洞箫,内敛的箫声娓娓诉说灵隐寺的古朴灵秀,至于随主旋律游走的竖琴、铝片琴音則是山泉的淙淙水流,清澈沁涼,伴隨古剎千年不息。

《古刹幽境》中,古刹的钟声,浑厚,深沉。有风吹过,铃声叮当。是谁,是谁在这个静谧的夜晚,将那一管班驳泛紫的竹子吹响,清越、深远。一声声淡远的哀鸣,莹莹点点,从箫孔滴滴滑落。不由屏吸凝神,任那一腔幽怨在胸中回荡。

这一曲《古刹幽境》,正应了曲名中的“幽”字。幽静、悠远,似远古吹来的风。箫声缥缈,思绪随之而飞,时间停滞。

钟声扣扉,琴箫和鸣,妙指妙心,音落意绵,曲终了,心却轻灵起来,如寒山古寺中寂然打坐的一禅子,伴青灯黄卷,闻远钟好风,看月移树动,心迹冷然。

夜深独坐幽思品一杯清茶,聆一曲《古刹幽境》,细听箫声,宁静而悠扬,心却随着音乐的慢慢铺开,让清心淡雅的逸情在心中流淌,对生活的美又有些悸动。

都说箫是孤独的。当看到幽暗泛着紫光的箫,便觉他历经沧桑,却又孤傲潇洒。听着这个曲子,眼前似乎出现一座古刹,月光清幽洒下,于松柏间,一男子悠然吹响那一管紫箫。箫声呜咽,天地间一片寂然。

洞箫名曲《古刹幽境》,那沉郁低徊、空灵幽静的绵长哀婉音符把闲落的思绪引向了一个奇雅、清秀、素心向佛的世界。欣赏这样的音乐,是一种心灵上的憩息和听觉上的愉悦和宁静。

沉闷的钟声、清脆的银铃、凝润曲折低婉的萧韵,伴随着淙淙的流水,听之,仿佛置身于远离喧嚣尘世的幽谷,虽然没有世外桃源的闲适安逸,但却能在沉寂的环境中梳理思绪,遥看芸芸众生,感悟岁月沧桑,也是一种难得的情致。素净清雅,不沾一丝的杂念。旷幽、淡远的音韵能让人想起什么呢?

是“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的轻柔含蓄?还是“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离愁别绪?亦或还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极深哀痛?谁能说得清呢?

舒缓幽悄的绵绵离恨中,似乎有一缕浅淡的玫红含在里面,隐约依稀,如同天边的云霞,妩媚婀娜中幻出了水中月雾中花的浪漫,但也只可朦胧地远观,不可近亵,伸手触摸时,便消失无踪影。凝眸,是瞬间的缥缈,如幻如电,但也就是这星点的虚幻,在电光石火的刹那,化作悱恻凄凉的低诉吟唱,镌刻于心。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