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空前繁盛的唐代杂技

2010-04-30 14:06
来源:濮阳杂技网 作者:清远
经过魏晋南北朝(公元3~6世纪)的大动荡和民族文化的大融汇,至公元589年隋代统一中国,中国杂技艺术已经极为成熟,至唐代(公元618~907年)成为宫廷和民间共盛的艺术。

 
经过魏晋南北朝(公元3~6世纪)的大动荡和民族文化的大融汇,至公元589年隋代统一中国,中国杂技艺术已经极为成熟,至唐代(公元618~907年)成为宫廷和民间共盛的艺术。杂技艺人和乐舞艺人同在宫廷献艺,出现一些传颂一时的杂技艺人。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较发达的时期,乐舞杂技艺术是空前繁盛的,唐代诗人墨客不少人吟咏过杂技艺术。
 
唐代杂技出现了许多技艺高超而美艳动人的女杂技艺人,唐人所著《封氏见闻录》也描写了宫廷的绳技、高跷、人上叠人等高超技艺。不少有名的乐舞如《破阵乐》、《圣寿乐》等,都与杂技有关。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650年在位)亲自指导大臣排练的《秦王破阵乐》是唐代极有名的乐舞,名声远播海外。一百二十人执戟披甲,前有战车,后列战阵,其中的武技与马术即与杂技相通。更有幽州女艺人石火胡(可能是唐代少数民族)把《破阵乐》引入杂技艺术的顶竿之技,她顶着的百尺高竿上,支有五根弓弦,五个女童身穿五色衣服,手持刀戟,在高竿弓弦表演《破阵乐》。她们合着音乐的节拍在弓弦上俯仰来去,轻捷如燕。这场表演融“歌舞”、“走索”与“顶竿”之技于一炉,实在是精彩异常。
 
唐人“载竿”之艺极高,有“爬竿”、“顶竿”、“车上竿戏”、“掌中竿戏”等不同内容。唐代达官贵人的出行仪仗中往往以载竿杂技表演为前导。最典型证明是唐代敦煌莫高窟中壁画《宋国夫人出行图》中就是以“载竿”为前导的。出行仪仗中杂技乐舞表演,既有显示豪奢气派之意,亦有与民同乐之好。
 
中幡本是唐代贵族、皇室出行的仪仗,当时还不是杂技表演的项目,崇尚武技的唐代,一些仪仗兵在锻炼臂力中耍弄中幡,后来民间迎佛走会中,也把中幡做为开路仪仗,杂技艺人进一步提高中幡的技艺,美化幡帽的装饰,就成了一项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杂技艺术,至今在舞台上表演着。
 
唐代的马戏与幻术均极发达,除各种马上技艺外,还有驯马舞蹈的表演。唐代杂技将多种技巧糅和在一起,充分展示杂技超凡入圣、人所难能的特点。
 
唐代杂技,宫廷与民间共同发展,民间既有街头小艺,亦有戏场献艺,观者达数千人。有的在广场表演,有的则在寺院附近的戏场乐棚。当时的国都长安,大的戏场多在慈恩寺旁,小的戏场多在青龙寺旁。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