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近百年来中国魔术发展态势

2010-05-13 09:42
来源:中国杂技网 作者:清远
晚清以来,国势渐衰,随着列强瓜分中国,西方和日本的魔术团体纷纷来华,形成了一种被动性质的中外魔术交流。

 
晚清以来,国势渐衰,随着列强瓜分中国,西方和日本的魔术团体纷纷来华,形成了一种被动性质的中外魔术交流。这种交流其主要特点是外来魔术大量地被介绍到中国,并被中国魔术界所吸收。由此开始了近代中国国魔术中西合璧的进程。
 
1873年,第一个来中国的英国魔术家瓦纳,在上海圆明园路表演夕阳魔术。此后,日本的松旭斋天一,英国的戈定、汤姆,意大利的却菲洛,美国的邓脱等陆续来华表演,带来了《八角亭出人》、《礼帽遁手表》、《满台飞水》、《炮打活人》等气势浩荡的大型魔术。这些新颖舞台魔术不但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也对原先流浪于街头巷尾的魔术艺人们是个不小的冲击,中国艺人开始接受西洋舞台魔术,并在观察、借鉴、引进的同时进行改造,形成现代中国魔术的雏形。
 
学习借鉴西洋魔术,当时主要有几种途径:
 
早年远赴重洋的中国戏法艺人,大都为清末天津、吴桥人,如韩秉谦、朱连奎、潘德林、郎德山等。他们以精湛的中国戏法艺术,既在海外名声大震,又结交了一批欧美魔术界朋友,吸收、了解、交换了若干新颖节目。他们回国后成为新式舞台魔术的先驱,拥有许多国外魔术节目。
 
当时国内的许多魔术师亦纷纷效仿新鲜的演出形式。比如天津的穆文庆最早效法日本松旭斋天一的魔术,获得很高的名声;东北张象辰广收门徒自称体系;上海的莫悟奇更是广采众长,加上自己的巧妙构思,研制了大量的新魔术道具。
 
随后一批知识分子投身魔术事业,推动新魔术之间系统化。早期对新魔术发生兴趣的苏州人唐再丰,他以三十余年心力从事中国民间戏法的手机整理,于1889年陆续出版《鹅幻汇编》三集,并在其书的后半部著录了若干外国魔术。本世纪上海的张慧冲,苏州的吴岂生,思创的傅天正,广东的阮振南,湖北的马守义,江苏的崔新洲、徐静云,湖南的曾国珍等热血青年,先后走上专业魔术道路。他们有的模仿外国魔术团体创办专业剧团,全面接受吸收外国魔术技法,复制和改革魔术道具;有的参加国际魔术组织,创办魔术学习班,进行理论探讨,出版书籍刊物。他们较少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的加入,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
 
当时,各大中城市有了场所兴起,为新型的魔术提供了舞台。艺人们在那里日复一日地锤炼,观众们循环往复地观看,是的新型的魔术节目,取得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可以说,现代中国魔术的雏形,在上纪初已经行程。它的大部分内容和表演形式来自国外。当时虽称为“洋魔术”,但中国魔术艺人们不仅揉进中国传统技法,同时还直接充实了若干中国传统节目于其中。如《月下传丹》、《吞剑》、《九连环》等手彩,还有各种类型的“搬运类”技法,即今天的“古彩戏法”。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