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易学天地 > 教你好风水 >

深厚的哲理意趣与神奇迷离的堪舆学

2009-04-25 16:4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通典》卷138引《开元礼》记载,唐代不论是官员还是庶民,死了都要“卜宅兆”、“卜葬日”,这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习俗。又据《古今图书集成》堪舆名流传等记载,唐

《通典》卷138引《开元礼》记载,唐代不论是官员还是庶民,死了都要“卜宅兆”、“卜葬日”,这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习俗。又据《古今图书集成》堪舆名流传等记载,唐代的著名堪舆大师一行禅师、司马头陀、李淳风、张燕公、浮屠弘行、刘白文、陈亚和、杨筠松、丘延翰、曾文遄、邵庭监、叶七、刘淼、万伯超、范越凤等,有许多是见于正史的人物,或为朝廷命官、或为佛教人物,或是集天文、地理、算学、术数为一身的智者。其中杨筠松被唐僖宗封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在司天监掌灵台地理事,为堪舆学中的一代宗师。唐亡后,他将宫廷秘藏的堪舆书籍挟出,到江西一带传播,弟子众多,形成江西派——形法派。该派极重视山川形势,创出龙、穴、砂、水四大纲目,影响最为广泛。杨筠松的堪舆学代表作是《三龙经》(分为《龙髓经》、《疑龙经》、《辨龙经》)、《撼龙经》等即专述山龙脉络形势。同时,唐代文人山水诗、画、文、赋的繁荣流行,士大夫阶层对自然山水意境的精深见解与心灵感悟,也有力地滋润和丰富了堪舆理论,使有唐一代社会风俗中透逸出一种深厚的哲理意趣与神奇迷离的堪舆学相互揉合的文化气息。而唐代皇家山陵布局艺术,正是这种社会氛围与文化底蕴精神之凸现。

(编辑:亲蓝诱紫)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