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目前是我国大陆第三大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3%,为世界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
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张姓便是第二大姓。根据1977年我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张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一、起源
张姓起源有三:
其一,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其二,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其三,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二、分布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时期,张姓在秦初就进入了“天府之国”四川,张姓族人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封侯赐爵。由此,张姓迅速蔓延到齐鲁燕代,由关中闯入四川,西进甘肃纵深,张骞出使西域,贯通丝绸通道,安定宁夏的守边卫疆。从而,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西汉末,张姓已经渗透到浙江、江西和福建了。
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张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有雄厚张氏基础的西北发展。唐宋时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入台湾地区。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张姓大约有4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3%,排在王、李之后,为宋朝第三大姓。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张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为明朝第二大姓。
今天,超过三成的张姓人口集中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四川四省。其中,作为张姓起源地的河南,更是中国张姓人口第一大省,平均每十个张姓族人便有一位生活于河南,而河南平均每十个人中也有一位姓张。其次,在江苏、湖北、辽宁、广东、安徽和黑龙江六省,约有28%的张姓族人聚居于此。总体来说,以长江一线为界,中国北方张姓的人口约两倍于南方张姓。
在台湾,张姓约有一百五十万人,人口比例约和大陆相当,一向有“无张不成乡”的说法。
三、家谱
张姓家谱主要有: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上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