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每个大姓,都至少有3000年以上历史
经过16年的不懈研究,袁义达和他的同事们相继出版了《中华姓氏大辞典》(1997年)和《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2002年)两本书,取得了一系列中国姓氏的研究成果。比如:
“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汉族姓氏世代稳定的基础。目前正在使用的汉族姓氏有3100个左右,但大约87%集中在100个大姓上,其中97个大姓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氏,仅有任、姜、姚三姓出自炎黄时代的古姓。”也就是说,随便在大街上遇见两个同姓的人,100次中99次他们的姓肯定都在100个大姓中;而3000多个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
“至今为止收录到的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万个。”“中国的每一个大姓都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源头,与周边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历史上每一次大的变故和人口迁移都与中国100个大姓人群有关。”
“对宋、元、明和当代四个历史时期的100个常见姓氏的分布进行研究后发现,100个常见姓氏的四条分布曲线吻合十分一致,这说明1000年里中国人的姓氏传递是连续和稳定的,中国人的姓氏基因是存在的。”
“中国地域人群的ABO血型所表现的关系与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地域人群的亲缘关系相一致。”“同是汉族姓氏,却可以从血缘上分成两大分支,以武夷山-南岭为界,南北两地汉族血缘差异颇大,甚至比南北两地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差异还要大。这从遗传学角度证明了汉族只是文化上而非血缘上的完整群体。整个汉族是在与少数民族的逐渐交融中形成的。”
李、王、张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约分别占了人口总数的7.9%、7.4%和7.1%,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体。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除李、王、张外,还有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姓的人群中。
在这一个个结论的后面,有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万分之五的57万个抽样人口样本;有310个全国姓氏的样本抽样点;有1918年以来的655份有关中国人ABO血型的国内外文献,其中包括近182万个中国人的血型数据;还有近千部历史文献。经过计算机聚类系统分析后,这项研究还绘制出了100个当代常见大姓的全国遗传地形图,每一个遗传地形图包括密度分布和频率分布两个图。
可以说,目前被广为引用的中国人姓氏的各种数据,几乎都出自袁义达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成果。袁义达也因此被中华全国郑氏、罗氏、许氏、谭氏、成氏、杨氏、刘氏、丘氏等总谱编纂委员会聘为总顾问或顾问。
小姓的Y染色体可能只有那么一条
中国人的姓氏传递制度和遗传学Y染色体理论的一致,为姓氏群体遗传学的提出和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当科学家们通过严谨的工作,摸清了中国人姓氏的历史和分布,绘出了图谱之后,能不能在一定范围内对同姓男性人群进行抽查鉴定,例如对众所周知的中国最为真实严格的孔氏家谱中部分男性成员做鉴定,用实证的方法进一步验证这项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