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记载张氏始祖的史籍,多达17种,各史籍对“挥”为张氏得姓始祖的记录是相同的。鉴于“挥为黄帝之子或孙”的问题,在历史上已经争论了几千年,其各有重要文献根据。张公挥,生活在上古传说时代,后世史书记载不一、有争议,是正常的。现代人,应对两种观点相互包容,求大同存小异。
到周朝,姬姓后人中的张氏一支子孙繁衍迅速、后来居上,在京兆、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已形成多个郡望。战国、秦、汉时期的无数次争战,特别是汉末董卓之乱,中原地区张氏族人大量向南方迁徙。宋代因“金人之乱”,又出现了第二次大迁徙。两次北方人大迁徙,在长江中下游、东南乃至台湾等地区,形成新的张氏名门望族。《元和姓篡》列出的张姓郡望,有包括吴郡(今苏州)、沛郡(今徐州)等43望。至明代,《张氏世系图》上的张姓族支已遍布全国1113个县,地域覆盖率达93%。
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的张姓已经超过1亿、台湾超过150万,海外华人华侨中张姓超过50万。大陆人有“无张不成席”、台湾人有“无张不成乡”之说,可见张姓的枝繁叶茂、人丁兴旺。
二、“百忍堂”的来历
由于张姓历代族大人众,故在迁徙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名门望族,堂号成了各支脉的标志。张氏的堂号,主要有百忍、金鉴、清河、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其中“百忍堂”、“金鉴堂”的张氏族支,最繁盛、地域分布最广。
据《旧唐书》记载,寿张县(今濮阳市台前县)张家庄张公艺(577—676)以“忍、孝”治家,九代不分家,和睦相处,成为古今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