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张氏族人与道教的不解之缘(五):张天师(2)

2009-09-26 11:12
来源:崇文堂家谱坊 作者:佚名
宋代皇帝大多崇奉老子而信道教,尤其是真宗与徽宗,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各地遍置道观,以退职官吏统领,称为祠官,领取祠禄,这是历朝所没有的。

宋代皇帝大多崇奉老子而信道教,尤其是真宗与徽宗,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各地遍置道观,以退职官吏统领,称为祠官,领取祠禄,这是历朝所没有的。政和四年(1114),又正式设立道官道职,置道阶,分为二十六级,其中先生最高,处士、八字、七字、四字、二字次之,官秩相当于中大夫至将仕郎一级。对于天师道,比之唐代更为礼待,自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召见第24代天师张正随。从此开始,在京师正式设立了专门接待道教天师的授箓院。次年,赐号天师张正随为“真静先生”。张正随仙逝后,宋真宗还亲自为他写赞词。宋仁宗在位期间(1023--1063),天圣八年(1030),召见了第25代天师张翰曜;至和二年(1055),召见了第26代天师张嗣宗,并赐号“虚白先生”,张嗣宗仙逝后,仁宗为其赐赞云:“汉天师26代孙张嗣宗,绍承家学,绰有祖风。”不久,又召见了第27代天师张象中,特赐紫衣,亲洒宸翰,又赐束帛金器等。熙宁年间(1068--1077),宋神宗召见了第28代天师张敦复,命其设醮于内殿,赐号“葆光先生”,崇宁年间(1102--1106),宋徽宗曾四次召见第30代天师张继先,并赐号“虚靖先生”,同时追封第29代天师张景端为“葆真先生”。崇宁四年召见时,正值金兵南下威逼宋王朝之时,张继先又以“赤马红羊”之凶兆,劝徽宗修德治国,挽回颓势。五年期间第30代天师张继先连续四次赴京拜见,说明龙虎山与宋王朝关系之密切。天师从神仙世界返回人间劝谏皇帝,说明道教与政治已再度结缘。政和六年(1116),宋徽宗宠信道士林灵素后,经过一番策划,群臣及道箓院上表册封宋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自此,宋徽宗便成为人君、天神、教主三位一体的皇帝。唐玄宗、宋真宗都是利用“灵符”、“天书”来神化皇权和神化帝王的,而宋徽宗则更进一步,自称是天神下凡,是神、人合一,神权与君权合一的皇帝。当他成为金人的阶下囚时,依然身著紫道袍,头戴逍遥巾,一派道流打扮。由于“靖康之耻”应验了“赤马红羊”之兆,据说金兀术是红脸膛、赤胡须、山羊脸,攻克开封时骑一匹红色的火龙驹。更进一步提高了天师道的神圣性的权威性。端平三年(1236),宋理宗召见第35代天师张可大,赐钱重刊先朝箓板。嘉熙二年(1238),宋理宗加封张道陵为“正一静应显佑真君”。三年(1239)四月复召张可大赴行都设醮退潮祷雨,灭蝗保边。同年七月,赐号“观妙先生”。理宗又下诏令由张可大提举三山(茅山上清宗、西山净明道、龙虎山天师正一宗)符箓并兼御前诸宫教门公事,又赐田免税,大修龙虎山,这样便正式确立了龙虎山天师道在道门中的领导地位。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改革,为唐宋时期道教的发展和鼎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道教发展鼎盛时期,张天师的地位和影响也达到了它的顶点。

(责任编辑:一花一世界)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