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国
《红楼梦》译本:
《红楼梦》最早被介绍给西方读者的是德国传教士郭实腊撰写的《红楼梦》一文,载在1842年(道光23年)五月在广州出版的《中国丛刊》第11册上,虽然他对《红楼梦》了解不多,甚至荒谬地把宝玉当作女子,称为“宝玉夫人”,但是他作为第一个写出有关《红楼梦》文字的外国人,还是值得一提的。
1928年德国法兰克福出版的《中国学》杂志第4 卷发表了署名W.Y.Y.翻译的《红楼梦》的片段,其内容是根据小说第21、22两回情节加以编译的。这些片段标题是:1.口角与和解;2.敌手过生日;3.人间的悲剧。书中附有译者一篇小序,序文说:“红楼梦是18世纪中国著名风俗小说之一,有人把它译成《快乐世界的梦》。”“这部小说内容十分丰富,全书一百二十回,有三十二个主要角色和三十个被详细描写的次要角色,书中一共有二百五十五个男人和二百十三个女人…”
译者:
德国著名汉学家弗朗兹˙库恩是西方最早翻译《红楼梦》节译本的译者,他的译本在西方世界影响甚大,多次重印,早期不少英文、意大利文、荷兰文等译本都是以库恩的译本为底本。在德国,乃至欧洲汉学界,只要谈起对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介绍,恐怕无一不知弗朗兹˙库恩(1884-1961)。他一生共翻译了我国古典及现代小说40多部。为中德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架设中德文化桥梁的巨匠”。库恩在他的译本里所写的序言中说:“在我之前第一个把《红楼梦》翻译成书的欧洲人是焦里,他大胆进行英译的尝试,但他的译本只出了两册,内容还不到原书的一半。另一个把红楼梦译成英文的是中国的王际真,他采用的是节译方法,王际真译本的后一部分几乎变成了原书的提纲,他省略了原书许多有趣而迷人的细节,有些在逻辑发展上是必不可少的情节也被省略了…(指1929年版),《红楼梦》的内容是迷人的,他的人物描写是生气勃勃的和充分个性化的,它的故事背景是令人难忘的。我的译本分做五十章,虽然也是节译本,但我围绕着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物,努力把原书故事主要情节和故事发展的高峰表达出来。我的译文还尽力使西方读者易为接受。”确实,库恩的译本在欧洲备受推崇,许多汉学家都认为库恩的译本是1953年以前的各种译本中比较完美的一种,是值得向西方人推荐的。吴世昌先生认为,库恩对《红楼梦》人物名字在意译方面要比王际真的翻译为好。
六、英国
英国汉学家翟理思在所著的《中国文学史》里,以30页的篇幅介绍和称赞《红楼梦》,比介绍儒家《五经》的文字多了10页。可见红楼梦在英国受重视的程度。
红楼梦全译本:
(1)英国汉学家庞恩的《红楼梦》德译本于1932年出版后,英国的佛洛伦斯•麦克休)和伊萨贝尔。麦克休姊妹合作将其翻译成英文,书名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1958年由劳特莱基与基根。保罗公司出版,书前有广恩的序。此译本于1975年在美国重印。
(2)1973年,英国终于出版了汉学家霍克斯的新的全译五卷本《红楼梦》,书名《石头记》),前三卷相当于一百二十回的前八十回,后两卷相当于相当于后四十回,是由霍克斯的女婿费明德(John Minford)在前者指导之下最后完成的。霍克斯在译本序言里说:“《红楼梦》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以其一生心血灌溉而成的作品,如果我能把这部中国小说给我的愉快和幸福多多少少的传送给读者,那我算算没有白白生活于世。”
七、法国
法国《红楼梦》全译本:
1981年9 月,伽利玛七星文库推出了一百二十回全译本《红楼梦》。译者是李治华及其夫人雅克琳。阿雷札,校阅者为著名汉学家锋尔孟。在这之前,法国仅出过一部根据德国汉学家库恩节翻译的《红楼梦》(约为原书的十二分之五)的转译本,由巴黎居伊乐普拉出版公司出版。尽管库恩节认为这个转译本比较好,但毕竟不是全貌。因此,法国著名评论家克洛德。孟阿不无讽刺地说:“巴尔扎克和斯汤达的全部作品,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译成中文。而被称为“武器与法律之母”的法国,曾荣幸地参加了圆明园的洗劫,但两个世纪以来,却无暇顾及到这部世界性的名著,我们真该为这样的国家感到自豪。”新译本《红楼梦》的出版,震动了法国文学界和汉学界,受到欧洲的热烈欢迎。法国、瑞士、比利时等近20家报纸、杂志和电台都纷纷发表消息和评论文章。巴黎近郊各大小书店都是以显著地位陈列这部译着。许多专门销售东方文学的书店,还召集文艺爱好者和汉学家聚会,予以介绍,真可谓空前盛况。伽利玛出版社印制的《红楼梦》,特用印制《圣经》的高品质纸张制作,全书轻巧精致,迷你型的开本,薄薄的两册,十分便于读者携带。另外,该着封面使用真羊皮装饰,其高贵的品位一再激起收藏者的热情。伽利玛出版社首印法文版《红楼梦》15000 册,即被抢购一空;第二版8000册;第三版6000册。该书占法国同类书籍发行量之冠。
法国《红楼梦》全译本简介:
《红楼梦》分上下两册,共3400页。除3200余页的正文译文外,还有长达72页的引言和简略的参考书目,96页的版本注译,精选原版木刻插图199 幅,400多个人名对照表(书中人名用的意译,故另加一份人名意译、音译对照表),超越百数的大观园地名表,大观园、荣国府的平面图和贾氏家族一览表,可真谓洋洋大观。此译本前八十回系根据脂彦斋评本译出,后四十回则根据程乙本译出。法国红学之路及法国《红楼梦》的影响:华裔翻译家李治华,倾其27年心血,译成法文版《红楼梦》,填补国际翻译史之一空白;荦荦大端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终于有了法语版。被法国伽利玛出版社用羊皮做封面,列入著名“七星书库”丛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大使馆联合举办出版庆贺酒会;该译着一年再版数万册,创法国同类书籍发行量之冠。李治华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突出成果,吸引了国际组织权威人士的注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东方知识丛书”是20世纪50年代权威的全球一体化出版系列工程,被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列入“七星文库”出版。《红楼梦》一出,法国学术界便立刻对《红楼梦》开展研究,不无卓见。还有不少人以《红楼梦》作为攻读博士学位的选题,就连法国中学教师鉴定考试也以《红楼梦》为内容,根据钱林森先生预测,法国汉学家可能在红学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
八、美国
美国《红楼梦》节译本:
王良志节译本《红楼梦》:是第一本《红楼梦》全书英文节译本,共九十五章,约六十万字,于1927年在纽约出版。内容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只要是与此无关的情节都删除。明恩溥为此书作《序言》,序言中强调这是本“悲剧性”的爱情小说。王良志毕业于北京大学外文系,之后则留学美国,在美国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受到中国新红学派的影响。王际真节译本《红楼梦》:共三十九章,371 页,于1929年由纽约道布尔戴。多兰公司和伦敦劳特莱基出版公司出版。关于书中人物,王际真采取男名译音女名译意的“双重标准”办法。此本有多次重印,在英语读者中占有一定影响。译者补译修订其之前的《红楼梦》节译本,改为六十章,将前八十回节译成五十三章,后四十回节译成七章,共574 页,于1958年由纽约特怀恩出版公司再版。书中有马克。万多伦序言,多伦在〈序言〉里说:“从出版到再版,经过30年时间,这期间译者花了巨大劳动,他的剪裁技巧是高明的,译文是精当的,能够表达原书的精神,因为它虽不是全译本,也可以使通晓英语的读者得到满足。”
美国红学研究:
(1)60年代:西方红学研究有了大进展,以美国学者尤为突出。
(2)80年代:1980年6 月,在美国召开威斯康辛大学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会议由美籍学者周策纵主持,与会学者中,有中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冯其庸、陈毓罴等,这也是国际第一次红学盛会。此会议后,又在台湾召开有中美学者参加的《红楼梦》研究座谈会,主题是红学研究的未来方向。美国学者余英时总结时提出,研究的未来方向应是多方面的,不应局限于某一角落。他还以为,虽然考证、教勘作者家世等方面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从不同角度加强对小说本身的研究。
结论
《红楼梦》会如此的受到各国学者的青睐,就在于它拥有丰富的内涵,多样人物的描写,帮助了学者对于人物心态的探讨,再如其中的思想倾向、艺术特色、评论研究等等都可以作为深入研究探讨的对象,于是便间接的使得中国的学术传扬于海外,“红学”一词便广为为大家所识,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或学科,而看见各个国家学者们的对其重视,我们更应对其多方探讨,甚至亲自翻译,让其真正所表达的意涵用更明确的字句表明,让其更加的发扬光大。
(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