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富有魅力的伟大作品,《三国演义》被人们称为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国度的三跨越作品,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早在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日本人湖南文山就把《三国演义》译成了日文,这是《三国演义》最早的外文译本。三百年来﹐《三国演义》已经被亚、欧、美诸国译成各种文字,全译本、节译本共达六十多种。各国学者都把《三国演义》看作中国文学史上灿烂的明珠,给予高度的评价。《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第十卷元朝白话小说条称《三国志通俗 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并认为《三国演义》是十四世纪出现的一部广泛批评社会的小说。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英治认为,《三国演义》是世界古典小说中无与伦比的作品。泰国文学学会于1914年把《三国演义》的泰文译本评为优秀小说,泰国教育部还曾明令把它作为中学作文模板。苏联学者帕纳休克翻译的俄文本《三国演义 》序言指出《三国演义》在表现着中国人民艺术天才的许多长篇小说之中占有卓越的地位,它是最普及的作品之一,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三国演义》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特别是忠贞机智的诸葛亮和刚烈武勇的关羽,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和尊崇。朝鲜很早就为诸葛亮立庙,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朝鲜又明令以岳飞配祀诸葛亮。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都有关羽庙。各国人民有关《三国演义》人物的种种传说,饱含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三国演义》对一些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泰国散文体文学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三国演义》。日本著名作家泷泽马琴的代表作《南总里见八犬传》汲取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朝鲜十八世纪军谈小说的形成﹐也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情节,还成为越南戏剧的题材。西方不少汉学家选择《三国演义》作为撰写博士论文的题目;日本人民不止一次地组织《三国演义》之翼访华团,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探访三国遗址,凭吊三国人物,以此表示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的扩大和《三国演义》研究的深入,国外又出现了持续不衰的 三国热。
说到国外的三国热,大概首先应当提到日本。确实,《三国演义》在当今日本流传之广,影响之大,简直令人惊奇。这里随便举出几点﹕
在湖南文山的《三国演义》日文译本出版后,新的日文译本不断出现﹐总计超过二十种,而且多次再版。如立间祥介教授翻译的《三国志演义》,1972年出版,到1988年已经印刷16次,几乎年年重印。各种译本加起来,发行量至少是几百万套。
日本的《三国演义》改写本、新编本、连环画多达几十种。其中,仅横山光辉改编的漫画三国志》,就有大小两种开本,印数已经超过三千万套,几乎等于每个日本家庭都有一套,普及率之高,竟超过中国。
日本的《三国》研究著作多达几十种。要论本体研究,应该说不及中国﹔但从人际关系、经营管理、商战谋略等角度进行的应用研究则似乎比中国更活跃。
日本的三国迷遍及全国,他们自发组织的三国迷俱乐部就有上百个。1992年3月,我会见了一位五十多岁的日本公司职员内田重久先生,他在紧张工作之余,耗费多年心血,写了一部《三国末史物语》﹔这次又专程来到中国,参观了陕西和四川的部分三国遗迹,连生日也是在旅途上度过的。这种对三国文化的挚爱,实在令人感动。
在亚洲其它国家,三国热也普遍存在。在韩国,《三国演义》是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小说;近年来出版的《三国演义》韩文译本、评本、改写本达一二十种,其中李文烈的评译本,销量已达数十万套(每套十册)。1997年暑假,韩国学者组织了第一个高层次的三国文化考察团,由韩国国家电视台派出的摄制组陪同,并聘请陈翔华先生和我先后担任顾问,历时二十天,行程上万里,考察了九个省、市的几十处三国遗迹,摄制的专题片已在韩国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很大反响。在泰国,高等学校招考新生时也经常出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试题。《三国演义》又是泰国华侨、华裔加强团结的精神纽带。如刘氏宗亲会就自称是刘备的后代,多次组团到成都武侯祠祭奠刘备,寄托怀乡念祖之情。前久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剧组到泰国进行宣传访问,各种新闻媒介每天都作了大量的报导,剧组成员每到一地,都是观者如堵,盛况空前。
此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三国演义》也流传很广,并有多种马来文和印尼文的译本。在这些国家的华人社会,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关羽崇拜至今还很普遍。最近,新加坡、马来西亚分别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情欢迎。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人对《三国演艺》的兴趣都会逐渐“热”起来。《三国演义》不仅是中国的历史大片,它也必将成为世界人的历史巨著,世界各地的人将会与中国人一起品三国,学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