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外学者突然掀起一股“中国风水热”。日前赣州风水养生堂曾祥裕先生亲自接待了多批外国学者,向他们传授中国风水理论,并率他们考察了杨公风水作品,开展现场教学。
有关中国风水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周王朝打败了商以后,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决定从原来关中的丰镐,东迁洛一带进行深入的观察,即所谓“周公卜洛”。
比较完整的风水理论大约在东汉年间既已形成,在这以后两千年来,历代风水家代代相传,为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和一整套有关风水理论体系,记载了中国人民在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的足迹。同时也为我们后人留下大量实物材料――遍布祖国大地的城镇和聚落――其中部分是在风水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西方学者正是从这些实物材料中发现中国风水术的。他们说:“(风水)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的成份,遍及中国的田园、庐舍、村镇之美,不可胜数,都可以藉此得到说明。”“在风水下所展开的中国风景,在曾经存在的任何美妙风景中,可能是构造最为精美的。”
在十五、六世纪传教士时代,西方对中国风水术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比方,意大利人利玛窦就是一个。他认为,中国的风水术,纯系迷信之学,不足认真对待。可是,还有一些西方人,对中国风水术一直一往情深。撰写过中国科技史的英人李约瑟,对风水术就采取了基本肯定的态度。1883年英人伊特尔曾经写一本介绍中国风水方面的书《风水,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近年来竟三次再版,美国当代城市规划专家开文·林奇干脆直接了当地说,风水理论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
到了20世纪50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遭遇了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危机,面对这些问题,人们想寻求其他的发展道路,于是,有相当一部分西方学者把目光投向“神秘的”东方文化,在这个世界潮流下,以“天人合一”理念为指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学术界的追捧,过去被视为迷信的风水,和中医一道,又重新被一些学者发现了其中的价值。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水热有席卷全球之势。日、英、美、俄、法、德等很多国家纷纷把中国风水引入文化重建的新体系当中,在日本,有110所大学开设风水课;美国伯克利大学在1973年就开始招风水学的博士研究生;在英国,《泰晤士报》常有介绍中国风水的文章;在德国,有成千上万的人研究中国风水;在俄国,人们将极难翻译的《易经》译成俄文,聘请中国学者到大学介绍中国的风水。
德国1996年成立了国际风水论坛,成员由德国医生、建筑师、室内装饰师、土木工程师、商人和经理等不同行业的人士组成。他们对风水的作用深信不疑,并努力在日常工作中将其付诸实施。同样在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诸国不少学者和民众对风水着迷,推进风水日益升温。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