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中国影视圈内的崇洋媚外情结一直挥之不去。以至于一些人一味模仿国外的拍摄手法甚至故事情节。这种洋不洋土不土的中国电影,不光国内观众看得恶心,老外们也看得一头雾水:这是中国的电影吗?
与国内电影盲目洋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外国名导演、影片公司把目光投向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来中国寻找题材的人越来越多,请国内导演拍摄、国内演员主演的影片也日渐增多。
英国名导要拍《孙子兵法》
在第1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金鸡国际影展开幕式上,携新片《瓦戴尔》(中译名为《烈爱灼身》)参展的英国著名导演罗兰·乔菲就直言不讳地说,他来中国想找些中国的故事题材。 80年代,罗兰·乔菲执导的《杀戮之地》和《传道》是名副其实的佳作,这两部影片为乔菲赢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4项奥斯卡奖。
在开幕式上,罗兰·乔菲聊到中国电影,乔菲表示他最喜欢的几部中国电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和《一声叹息》,他认为《一声叹息》的演员表演非常出色,而《我的父亲母亲》制作精美,比《卧虎藏龙》拍得好。乔菲说:“我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历史,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社会生活的主体是平民百姓,政治生活的主体是高层人士。中国在过去的100年中,发生了很多充满戏剧化的历史事件,充满了权力斗争,这些都为中国电影艺术家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
乔菲说:“我一直对中国乃至东方怀有无限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拍一部中国题材的影片,而《杀戮之地》就是以柬埔寨内战为故事背景拍摄的,我现在如果拍拍胸脯说自己能拍中国电影,这是吹牛,我觉得自己还是先拍一部中西历史文化交融的影片吧。”
他会来中国拍一部动作风格的影片,剧本是他自己创作的,一半场景在上海拍,一半在美国拍。这是一个发生在1911年的故事:一个武功高强的中国女孩只身来到美国闯天下,她运用《孙子兵法》中种种谋略巧妙地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影片的名字就叫《孙子兵法》。对于片中女主角的人选,乔菲表示他已看中了章子怡。
投资2000万美金 澳洲制片人苦等陈凯歌拍《孙子》
在涿州忙于电视剧《吕布与貂蝉》拍摄工作和新电影《和你在一起》筹备工作的陈凯歌,收到来自澳洲国家制片方的邀请函和剧本,表示他们筹备经年的英文电影《孙子:战争的艺术》,只等陈凯歌来执导。
该剧制片人兼编剧玛克司·麦尼克司在信上表示,这个作品是针对西方市场的,但是,它显然又是有着全球性的兴趣。
陈凯歌表示要在他挤出时间看完剧本后,才能决定是否接受邀请,但是他直觉认为这个题材会是蛮有意思的。如果陈凯歌接下该剧,那这部计划投资2000万美金的第一部中国历史英文影片估计将会很快开始运作。
除了看中中国的历史题材,许多国外的影视工作人员开始以各种方式直接介入中国影片的拍摄,从而更直接、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化。
民族文化是进军世界电影的重要资源
中国加入WTO,这让作为艺术产品的中国电影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外国大片涌入的时候,坚守本土电影的阵地;如何让传统的中国文化插上电影的翅膀与世界对话;如何在高科技的电脑时代保存国产电影的实力和特色……这一切引来了中国电影人深刻的思索。电影界有识之士认为:只要中国电影继续高扬民族文化的大旗,就会在市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有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有无数历史人物传奇以及当代改革新时期各个领域的巨变,这一切都为中国电影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而好莱坞虽然有着强大的电影工业生产能力,但是200年的开国史不敷开掘,于是向其他民族寻找资源,于是没完没了地搞续集、搞重拍,这说明中国电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将民族文化与电影产业很好地结合?对于电影人来说,民族文化遗产也应该分出精华与糟粕,比如“缠小脚”是中国独有,但它绝对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作为电影人,不能急功近利,用西方猎奇的眼光来表现所谓的“中国特色”,赞美陋习旧俗,甚至在影片里伪造原始性的民族风情,这种做法只能取得一时的效应,从长远看是饮鸩止渴,只能败坏中国人的形象。
有良知的电影人应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让推动历史进程的人和事成为国产电影赞美的主题。把弘扬本民族文化作为使命,实际上这样的主题在美国电影中尤其突出,我们的艺术家要努力寻求的是如何把一些深刻的主题思想寄托在大众接受的载体上,很好地解决寓教于乐的问题。正如英国名导演乔菲则所说的那样:“外国人对中国电影的建议一般都是不好的、不完善的,让外国人谈看法,就像让我们从橘子树上摘芒果一样,中国电影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要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折射中国所发生的一切。”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