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一直关心中国小说的日文翻译和出版动向,这不仅是个人的爱好,更重要的是我的工作能够接触一批锋线人物,类似汉学家、大牌儿作家、出版商,甚至包括一些书店的小业主,通过这些人的看法与实际的报道资料,中国小说的大致情况还是可以把握的。
余华小说《兄弟》日本预售版
当然,中国小说之于日本读者市场的情况也许不能全面反映海外的全貌,因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跟俄国不会像日本那样热衷于介绍中国文学一样,究其原因虽然复杂,但我看无非就是俄国觉得自己棒,不会像日本人那样老把中国当成自己的老师。
日本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翻译中国小说的国家。
去年夏天,日本有一个翻译家代表团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安排下到中国上海、四川和北京等地巡访,他们一行的团长是早稻田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其他成员都是各大学教书的汉学家,有研究冰心的,翻译余华的,还有专门从事电脑中文研究的年青学者。其中一位教授跟我挺熟,忘年之交,当然听听他的见闻也是我“把握”的一个环节。
说来也怪,这位教授告诉我他们赠送给各地作协的礼物有很多都是中国小说翻译集,但这些集子并不是市场上流通的,都是一些中国文学爱好者自己凑钱自费出版的,装帧与版式看上去跟中国七○年代的书差不多,朴实得就跟学生刊物一样。于是,我问他;“日本市场上有那么多大出版商出的中国小说,又漂亮又气派,你们干吗不当礼物?”
他看看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反正这些集子也发不出去,放在我这里都快成了累赘呀。”
“那你出它图个什么呀?”听我这么一问,这位教授变得不高兴了,他提高嗓门说;“中国小说能够在日本开始受到出版商的重视,能够出版,能够创造一些销售量,大部分都是我们这号人打的基础,我们仅仅为了爱好,不图任何影响,是小圈子,但这个小圈子日本有很多,所以中国小说在日本的图书市场上会越来越发达。”
上面这段话是他用中文说的,我尽量按他的原义记录下来,觉得其中的道理也无可厚非,但说到中国小说之于日本所受到的欢迎,这位教授是有误解的,或者压根儿就不了解真实的行情。
中国小说在日本受到欢迎的最大理由是读者群发生的变化,目前一批新生的读者群大都是公司白领阶层,而且女性居多,她们对中国的高度关注是从经济领域中起步的,进而逐渐增加了个人对中国小说,包括对电影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