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中国传统诗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2009-05-06 11:1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周惠斌
中国传统诗歌,是我们民族贡献给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可以说,她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千百年来散发着艳丽的色彩。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引入中国诗歌的国家。

中国传统诗歌,是我们民族贡献给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可以说,她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千百年来散发着艳丽的色彩。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引入中国诗歌的国家。由于日本皇室的积极倡导,日本文人学汉诗、写汉诗的风气由来已久。至今,日本小学教材中仍编入两首著名的唐诗,其中一首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另一首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而另据考证,朝鲜文学名著《春香传》中,仅引用的唐宋诗歌便多达十余首。

中国诗歌在欧美各国也有广泛的影响。1905年,德国著名作家汉斯·贝特格便曾将自己所翻译的唐诗结集出版,取名为《中国之笛》。法国汉学家卡瑞翻译的《寒山诗集》,还曾名列巴黎的畅销书榜。英国的华特生、史奈德和魏雷等人,也都先后出版了《寒山诗集》译本。而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一位颇有声望的诗人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早在年轻时期,便对中国古诗怀有极大的兴趣,1915年,他出版了中国古诗的英语译本,题名为《中 国》,收集并翻译了317首诗词,大部分是李白的作品,此外还有古诗《青青河畔草》等。其中,李白的《长干行》的题目被译为《水路商人的妻子——一封信》,古诗《青青河畔草》的英文标题是《美丽的梳妆台》。庞德的译作充分反映了他丰富的想像力,也强烈地表明了他的执着精神和良苦用心。

无独有偶,20世纪初英国的汉学大师阿瑟·韦利(Arthur Waley)在1917年翻译出版了《170首中国诗歌》,令西方读者对东方文明大开眼界。当时媒体评论形容:“读中国诗歌,如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地激动和兴奋。”因为诗集里面所展示的是一个道德、文明、慈悲、诚实及富有社会准则的东方乐园,而不是战争和饥荒,读者们由此开始服膺中国数千年亘古不变的道德哲学,相信这就是文明古国多少世纪来行之有效的治国之本。后来,韦利的朋友、20世纪后半叶英国著名汉学家、《红楼梦》的英译者戴维德霍克斯(David Hawks),于1948年经香港来到北京大学做研究生,那时他是北京唯一的外国研究生。1951年秋,霍克斯返回牛津出任中文讲师,曾翻译出版过《楚辞》。

此外,欧洲一些音乐家还把我国的唐诗谱成交响曲进行演奏。1911年,奥地利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谱成了交响乐套曲《大地之歌》。在慕尼黑首次演出时,大获好评。瑞典作曲家约格伦和奥地利作曲家威伯恩,还先后把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和《静夜思》等谱了曲,流传甚广。而更为奇特的是,几年前,法国在庆祝国庆期间,巴黎市中心的多幢高楼的外墙上,竟用激光投影出多首中国古诗,其中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非常壮观,令人惊叹不已。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