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孔圣人启迪西方:西方在儒学中重新认识价值观

2009-05-08 15:3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南文瑛
三百多年前《论语》在法国出版 1993 年,一位名叫莫格的学者在汉堡发现了一本 1691 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三百多年前《论语》在法国出版

1993年,一位名叫莫格的学者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一位名叫利玛窦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27年,他将《论语》翻译成了拉丁文并于168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以后才转译成其他文字在西方流传。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莫格称孔子是“伟大文明奠基者”,他感叹“孔子的教诲属于全人类”。

孔子的西方知音

18世纪时,孔子的学说在欧洲学术界引起了持续一个多世纪广泛的讨论。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孔子学说走向大众。

20世纪以前西方的儒家研究成果主要出在天主教传教事业发达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这些研究的宗旨是让西方公众了解中国的文明与理性,并支持在中国的传教事业。

工商业的发展激起了英国人了解中国的愿望。英国传教士里雅各倾数十年之功力,完成了四书五经及《老子》、《庄子》的翻译工作。继里雅各之后,英国汉学家翟理斯、翟林奈父子除继续翻译儒家经典外,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儒家及其竞争者》。

美国人对儒家的研究要晚得多。但二战后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最早从事儒家研究的美国学者要数顾立雅。他的《孔子与中国之道》,代表了美国20世纪五十年代儒家研究水平。

西方在儒学中重新认识价值观

西方文明发展至今,一些饱学之士,转而在东方哲学中寻求新的泉源。

有人把“东亚经济模式”称之为东方“儒家资本主义”。东南亚等国提出的“亚洲价值观”的概念,很快在西方出现了一场争论。《华盛顿邮报》载文说,“一个增长着财富和自信的东亚正在向我们可敬的西方价值理念提出挑战”。

伦敦《金融时报》刊登的文章则教训美国人应向亚洲学习。该文说:“美国长期以来把自己看作是其他国家理所当然的模范。但是这个模范的角色现在遇到了挑战,如果鼓励美国人自愿地去采用一些孔子的教诲,其社会将会有莫大的受益。”

(责任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